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已經到來。處在偉大的新時代,我們不能忘記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更不能忘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共產黨員的力量。
不但不能忘記,我們還要追根溯源,去探尋共產黨員的力量到底來自哪里。
為了創作《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作者馬文花費了4年時間去尋找這個答案。
有著30多年從軍經歷的馬文著有《青年干部能力建設讀本》《基層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方法》等著作。這兩本書以及新出版的《共產黨員的力量》共同構成了馬文人生的“三部曲”。
《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結構清晰,邏輯完整,共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思想的力量、黨性的力量、方法的力量、行動的力量。作者嘗試帶領讀者從前述四個維度,去重溫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初心,感受共產黨員的真正力量,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思想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在新時代,黨員干部應站在時代的前列,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強化思想理論的支撐,把發揮思想力量這一重任扛在肩上。
那么,人們不禁要追問,思想是什么?理論又是什么?
在《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中,作者馬文給出了思想和理論的定義:思想主要是指經過思維活動產生的認識成果,理論則是思想認識達到的可以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進行系統論證和縝密表達的階段。
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思想理論。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相結合,相繼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的思想依據和理論武器。
《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突出思想的力量,就是從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精神動力入手,從歷史的角度,圍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開論述,從中探尋黨員干部思想力量的來源。
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人民“強起來”的思想武器。
正如《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中所寫的:“9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帶領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應對一次又一次挑戰,完成一項又一項歷史任務,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不斷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走向新的勝利,進入新的境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通過理論學習來總結經驗教訓、把握前進航向、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實踐水平。”
黨性的力量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黨員是黨的細胞,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有黨,就有了黨性;有了黨性,也就有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黨性就是高度階級覺悟在我們黨員身上的集中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黨的先進性也正是通過一個個黨員來展現,人民群眾對黨的認識也是通過一個個黨員來感知。
“理想遠大,信仰堅定;對黨忠誠,嚴守紀律;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樂于奉獻,一心為公;道德高尚,清正廉潔;勇挑重擔,甘于吃苦。”這些從不同維度展現出來的優秀品質,構成了共產黨員黨性的基本要素,對共產黨員的黨性和先鋒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
在作者看來,黨性的力量,主要是通過黨性的修養彰顯黨員的定力、功力、魅力。
更為重要的是,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不僅關系到個人品行,而且關系到黨的整體形象,關系到黨的先進性,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
這是因為黨的團結統一主要有“三靠”:一靠思想政治路線的正確,二靠組織紀律的嚴明,三靠黨員的黨性修養。
而“三靠”也構成了《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主張的“黨性的力量”的主要內容:從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政治信仰入手,圍繞堅持黨的領導,確保堅定的政治方向;嚴明組織紀律,遵守黨的政治規矩;強化核心意識,筑牢從嚴治黨的政治根基;加強黨性修養,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從中找到黨員干部的黨性力量。
結論也不言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講黨性修養,就是要信賴共產黨的領導,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方法的力量
201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積極應對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黨面臨的各種風險考驗,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在總結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黨的群眾路線,與黨的誕生和發展壯大相生相伴。
在《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中,作者帶領讀者回顧了黨的群眾路線歷史,并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歷史孕育產生于黨的初創時期、形成完善于革命戰爭時期、豐富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新于改革開放歷史時期,是中國共產黨人真正的傳家寶。
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群眾路線史”。“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幾十年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保持了良好的黨群關系,保持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這樣黨才能歷經磨難而不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依靠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站起來”最有力的力量,堅持群眾路線是人民群眾“富起來”的力量源泉,繼續堅持群眾路線是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必由之路。
行動的力量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明確提出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新標準,這是著眼黨和國家事業新發展對黨員提出的新要求,闡述了合格黨員標準的基本內涵,是全體黨員必須自覺遵守、努力實踐的基本行為規范。
“四講四有”的新標準有了,如何按照新標準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呢?這是需要每位共產黨員付出實際行動的。
《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在“行動的力量”部分,從踐行“四講四有”新標準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終身追求入手,圍繞“‘講政治、有信念’,做政治上合格的共產黨員”“‘講規矩、有紀律’,做行為上規范的共產黨員”“‘講道德、有品行’,做生活上高尚的共產黨員”“‘講奉獻、有作為’,做行動上奉獻的共產黨員”,從中找到黨員領導干部的行動力量。
譬如,“講政治、有信念”是愛黨之源,是對黨員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愛黨是首要之職,而講政治是愛黨的具體表現,有信念是愛黨的力量源泉。政治是靈魂,政治是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政治素質是第一素質,是頭等重要的。
講規矩、有紀律是護黨之要,是對黨員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紀律是穩壓器,是壓艙石,是規范行為的底線。沒有紀律和規矩的約束,任何組織都會成為一盤散沙。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嚴格紀律和規矩的政治組織。
“為共產黨員的能力建設注入一份動力,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作一些貢獻。”這是作者歷時四年創作該書的初衷,我想這也是《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的意義之所在。(邵維正)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