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現在我們演奏的基本是傳統戲曲,大都是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有關移風易俗方面的內容,也會將一些流行歌曲元素融入其中,每周六我們還會自發組織一些文藝活動……”筆者在天長市農村與一名來自該市仁和集鎮的民間藝人唐來寶交談時,他這樣對我們說道。
原來,從2017年開始,天長市逐步實施“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文明實踐活動。對婚喪市場和行業進行整頓,全面規范生產、經營和服務行為。2018年初,天長市紀委監委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帶頭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指導意見》,全市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要帶頭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喜慶事宜少辦或不辦。嚴控操辦標準。堅持勤儉節約,不搞奢靡攀比、鋪張浪費,倡導“光盤行動”。嚴明操辦紀律,堅決做到“十個嚴禁”。唐來寶是一名退休教師,當地村紀檢委員主動找上家門進行教育引導。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唐來寶說,“后來村干部一遍遍解釋,我才知道,其實是政府希望我用自己的嗩吶為鄉親們多做點事兒。”也就是請他帶頭創作新作品,為移風易俗添力,為鄉村振興助力。
據悉,天長農村盛行揚州小戲等多種戲曲,文藝氣息濃厚,同時也存在婚喪現場進行低俗表演的情況。為此,天長市一方面加強文明宣講,另一方面,希望得到“唐來寶”們的幫助,創作符合時代氣息的新作品。
2018年5月20日,在天長市紀委監委組織的廉政文化進社區文藝演出中,一個由農民自編自演的小品《收禮》贏得在場群眾的掌聲和笑聲。小品作者、大通鎮文化站站長王雪余告訴筆者:“小品用咱農民的語言,說農民的身邊事,體現出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對不良風氣和不良習俗的抵制。”該小品已經被邀請到全市其他鄉鎮演出。
“移風易俗很難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政府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像唐來寶這樣的群眾起到帶頭作用。”天長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未來,黨委政府會逐步引導他們加入到文明實踐的隊伍中來,通過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明新風,助推鄉村振興。”(滁州市紀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