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夏秋汛,秋冬火,一年到頭要防好;樹要種,地要掃,房前屋后要確保;各大辦,人手少,搞了工作搞材料……一段流傳于基層的順口溜,道出了“全能型”基層干部的辛苦。除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之外,還有“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一些基層干部的吐槽,反映了為基層減負是人心所向,也是破解基層治理困局、激勵廣大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迫切要求。
基層的負擔從何而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上面”各種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近年來占用基層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的形式主義重疾——“過度留痕”,很大程度上是因此而起。如,在某鄉鎮,干部的手機上普遍裝有七八個工作類APP,都是上級有關部門指令安裝的。每天若要認真完成這些APP上的“留痕”任務,至少耗費兩個小時。
如果不按照要求“留痕”,會怎樣?“就怕層層追責,很多時候基層干部不得不浪費精力去把臺賬記錄做得完美,大家都知道記錄不代表工作質量,但出了問題可以減輕責任。”這是一位鄉鎮干部的憂慮。與督查檢查考核“配套”的,是動輒簽“責任狀”倒逼工作進度、出了問題就以屬地管理為由“打板子”——有的地方和部門以此搞“責任甩鍋”,把問責作為推卸責任的“擋箭牌”。
“強化結果導向,考核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的評價怎么樣”“堅決糾正機械式做法,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不得簡單將有沒有領導批示、開會發文、臺賬記錄、工作筆記等作為工作是否落實的標準,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制視頻來代替對實際工作評價”“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不能動輒簽‘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中辦發出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從基層反映強烈、讓很多基層干部既深惡痛絕又深陷其中的“痛點”入手,明確規定“三個不得”著力解決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現象,并對“責任甩鍋”態度鮮明地說“不”。
做無謂事務的減法,卸強人所難的負擔,既是為基層減負,也是向形式主義宣戰。什么叫做強化結果導向?不能天花亂墜地說,而要手底下見真章。舉個例子:中辦發出《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區各部門按要求進行專項清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從900項精簡至159項,清理率達82.33%,各省區市從12771項精簡至3493項,清理率達72.65%。這樣的清理、精簡,就是“手底下見真章”。還有,督查檢查考核工作,唯臺賬是舉、以材料論英雄肯定是不行了,既別走馬觀花,更別忘了“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
同樣,拒絕“責任甩鍋”,也是有決心就有辦法。最近看到媒體報道,安徽省蚌埠市紀委監委為解決“責任狀”滿天飛等形式主義突出問題,采取面上排查和察訪調研兩種方式對全市情況進行梳理。通過各單位全面自查、列出具體項目,摸清了底數——共發現面上問題87項,其中“責任狀”“責任書”類問題67項,“一票否決”類問題20項。目前,該市正針對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對中央未規定或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簽訂的各類“責任狀”和設置的“一票否決”事項,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整改。對于借簽訂“責任狀”、設置“一票否決”事項謀取部門和個人私利的,紀檢監察機關將追究相關單位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公開通報曝光典型案例。
“靶向治療”形式主義,讓基層干部看到自己和身邊人正在告別沒完沒了的“留痕”、沒邊沒際的“背鍋”——大目標始于小切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做細做深做實。(評論員 陳治治)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