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今年以來,碭山縣紀委監委把踐行第一種形態作為紀律審查的重要抓手,積極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1-2月份,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220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131人次,占比59.5%。
拓寬渠道,排查起底“全覆蓋”。注重從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和網絡輿情等渠道,全面排查起底黨員干部在遵守六項紀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形成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大數據庫。
猛藥去疴,筑牢制度“高壓線”。綜合考量問題發生的時間節點、性質類型、情節輕重和相關人員工作情況、一貫表現、認錯態度等,對違規違紀行為堅持“零容忍”,使黨的各項規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墻作用,督促引導黨員干部慎微慎獨、自重自省、持之以恒,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帶頭守紀律講規矩。
落實整改,及時進行“回頭看”。對給予“第一種形態”處理的黨員干部,明確整改時限,并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開展“第一種形態”專項檢查回頭看,壓實黨組(委)的主體責任,及時進行幫扶談心談話,做到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
抓早抓小,平時打好“預防針”。緊盯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手機短信等方式向紀檢監察干部發送廉政提醒;對黨員干部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開展批評教育、提醒談話、約談、誡勉談話等,做到早打招呼,早敲警鐘,早糾正錯誤,紀律防線前移,防止小錯釀成大禍。(宿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