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歡天喜地辭舊歲,一團錦繡迎新年。“歡團”是皖南地區有名的甜品點心,也是家家戶戶春節期間的必備食品,寓意為“歡天喜地團團圓圓。”
孩提時,每當看見家里老人做歡團,便如同嗅到了濃濃的年味,心里就知道新年即將到來。那一個個小小的白團兒,就像疊羅漢里的小童子,在爺爺奶奶手中俏皮地蹦跳著,活潑又可愛,不斷地觸動著孩子們的味蕾。
歡團是用炒熟的糯米和飴糖搓成的一種球狀食品。炒熟的糯米名為炒米,又名發米,是糯米通過蒸熟、陰干、晾脆,再由獨特工藝炒制而成;飴糖實為麥芽糖,又稱糖稀,由糯米飯拌大麥芽粉發酵后用文火熬制成。
將糖稀和于炒熟烘干膨化后的炒米里,在熱鍋里攪拌均勻,趁軟時用矮圓的瓷杯舀出,團在手中,搓成較網球小、比乒乓球大的正圓形炒米團。
搓上七八個圓球之后,快速將其一字排開放到削好的毛竹片槽里,將兩片毛竹槽上下一夾,左右快速搓動,一個個渾圓飽滿的歡團就初步成型。
成型后靜置一會,待回冷硬化,一個個團團圓圓、白白胖胖、潤潤滑滑的歡團便從竹片槽里歡蹦到人們的面前,再用筷子醮上食用顏料點上紅點,象征著吉祥如意。被點過的歡團,活似一張張小娃娃眉開眼笑的臉。
歡團完全成型后,皖南人家還有一個風俗即“拋歡團”,寓意把幸福美滿、歡樂團圓拋灑開去,希望父老鄉親都能歡歡喜喜、團團圓圓過新年。拋灑完還得再吃上一個,口味脆甜可口,新的一年里幸福的生活一定比蜜甜。(圖/卞兆明 文/劉芳)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