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十屆省委第二巡視組巡視反饋以來,銅陵市紀委高度重枧整改工作,以講政治、講忠誠、講黨性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強化各項任務整改。截至目前,巡視市委涉及市紀委的“9+1”具體問題整改任務中,1項已初步完成整改;巡視市紀委25條具體問題整改任務中,已有9項初步完成整改,其他問題正在整改推進中。
為進一步抓好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日前,市紀委主動加力,部署開展三大專項行動,推動巡視整改提速提質提效。
開展執紀問責力度再加強專項整治行動。一是強化線索精準處置,重點聚焦“三類人”。加強與司法、審計等職能單位的信息溝通、線索移送等工作,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作用,構建協調監督機制。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相關要求,重點聚焦“三類人”,準確提出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等處置建議。二是強化案件查處力度,提升主動問責意識。繼續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內容,克服單純、片面地重教育挽救、輕處理懲戒的錯誤思想,摒棄重辦個案、輕問責的思想,不斷提升主動問責的意識。堅持“一案雙查”,在嚴肅查處當事人的同時,要加大對相關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紀委落實監督責任的審查調查。三是強化執紀部門聯動,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強化調查與審理等部門的工作聯動和銜接配合,該立案的及時立案調查,該問責的及時移送審理,堅決主動問責。對查處的存在履職不力的問責案件,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努力實現案件質量和問責效果的有機統一。四是強化“先處后移”工作,實現紀法無縫銜接。堅持“紀在法前、紀法分開”,對應執行“先處后移”而未執行,且造成不良影響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進一步深化反腐敗協調小組領導,完善聯席會議機制,明確日常聯絡人員,嚴格落實定期通報制度等,及時做到黨紀政務處分到位。五是強化案件警示功能,做好執紀問責“后半篇文章”。通過對典型案件的及時曝光,提醒責任主體依規依紀依法嚴格履職,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防止用權任性、以權謀私。探索建立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常態化機制,著力在線索處置、嚴查快辦、倒查追責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開展違規公務接待持續整改再加力專項行動。重點治理2016年“酒桌辦公”集中整治以來,全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執行不嚴格、搞變通、打折扣等問題。主要包括:一是公務接待審批、報銷不規范問題。公務接待活動執行公函接待制度,先審批后接待,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公務接待報銷實行一事一結、一單一結。接待費報銷憑證必須做到“四單合一”,接待費要采用銀行轉賬或公務卡方式結算,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二是陪餐人數和餐費超標準問題。公務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嚴格區分公務接待工作餐和加班工作餐,公務接待工作餐和加班工作餐的餐費標準嚴格按照財政部門的有關文件規定執行。三是以招商引資名義變相安排公務接待問題。接待單位因招商引資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其他因公來訪人員,應當參照國內公務接待規定嚴格管理。嚴禁擴大接待范圍、增加接待項目,嚴禁以招商引資為名變相安排公務接待。四是其他違反公務接待紀律問題。如:上下級之間、部門或單位之間用公款同城吃請;向下級單位及其他業務關聯單位、企業、個人轉嫁接待費用;以舉辦會議、培訓為名列支、轉移、隱匿接待費開支等問題。此次專項行動從10月下旬開始,至2018年12月底結束,分宣傳發動、自查自糾、監督檢查、建章立制四個階段,確保年底前取得明顯成效并固化成果。
開展巡視巡察整改效果再提升專項行動。一是加強整改成效評估。嚴格落實被巡視巡察單位黨組織整改主體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問題清單、整改措施、整改成效、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適時開展整改“回頭看”,確保真改實改、改徹底、改到位。二是加強整改日常監督。建立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對巡視巡察整改情況督查督辦制度,把督促巡視巡察整改落實作為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整改問責問效。按照規定,對“兩個責任”履行不到位,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欺上瞞下、虛假整改等不落實巡視巡察整改要求的,予以嚴肅處理。四是加強問題線索處置。認真落實《關于巡察發現問題線索的分類處理意見》,堅持問題線索定性分類到位、移交到位和跟蹤督辦到位。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優先處置巡視巡察移交問題線索。此次專項行動從10月22日啟動,持續到12月20日結束,旨在通過專項行動,在強化整改落實上集中發力,推動“六制五清四問”和“全程掛單整改”制度落實到位,進一步壓緊壓實整改主體責任,加大問題線索處置力度,強化巡視巡察成果運用,全面提升巡視巡察整改質效。(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