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這是由蕭寒主編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本書對故宮文物修復師的描述。源于對這本書的興趣是因觀看了其同名記錄片,深深的被修復師的那種匠人“情懷”所感動,遂前前后后翻看了3遍。雖稱為小工匠,但其實他們是最頂級的文物修復專家,是給國家最頂級的文物“治病”的醫生,他們對文物在意、敬重,懷著對修復工作的敬畏之心,超脫于物質層面,一輩子只專注于修復技藝的價值。這是他們深入骨髓的“匠心”“匠德”和“匠技”。
今年9月,我走上了紀檢監察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紀檢監察“學徒工”,通過近2個月的工作與學習,感受到,紀檢監察工作與給文物“治病”的文物修復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也是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作為青年紀檢監察人,學習文物修復大師的匠人精神,有著十分的必要。
常懷“匠心”,有所敬畏。文物修復師們對文物修復工作的感情不僅僅是熱愛,因為深知肩負的重責,他們深深的敬畏著。正如紀檢監察這個特殊的崗位,肩負著鞏固執政之基的重任,面臨著腐敗與反腐敗斗爭的考驗,所以青年紀檢監察人必要常懷敬畏之心。“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青年紀檢監察人要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做到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當好黨的忠誠衛士,恪盡職守維護黨紀國法,為改革、發展、穩定激濁揚清、保駕護航。
秉持“匠德”,堅守本心。文物修復師們格外樸實,秉持著老一輩匠人無名無我的傳統,超脫于物質層面,只專注于修復工作本身,不被繁華的世俗迷了眼,不為雜生的欲念失了心。裱畫師單玖嘉說,“搞文物不玩文物是我們家的家規。因為一旦介入,你再接觸舊東西可能就會有私心,比如說我們家缺點這個,缺點那個,你進去帶著私心,你工作的出發點就完全走樣了”。紀檢監察工作中不免要與一些掌握著財權、物權和人事權的黨員干部打交道,“與物皆無累,終年愜本心”,青年紀檢監察人務必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在紛繁復雜的世事中和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辨明真偽、靜心守志,做到以身作則,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擁有“匠藝”,方能從容。“技藝容不得欺騙,技藝里沒有捷徑。”關于修復技藝,這是書中提到的最多一句話。正心誠意才能做出正確工藝,格物致知方能深入物的本質。治病救人的前提是要有過硬的“醫術”,紀檢監察工作對能力的要求更高。因為其涉及領域廣,政策性和業務性極強,不僅需要紀檢人精通紀檢監察業務本身,還需觸類旁通。“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紀檢監察人需以“勤”為先,多學習,多請教,多思考,勤學苦練掌握黨紀法規,不斷提高依規依紀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精準把握紀法標準。要做到像啄木鳥那樣,不僅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還要有一張敢于“啃硬骨頭”的嘴,當好黨紀國法“守護者”、政治生態“護林員”。(青陽縣紀委監委派駐縣財政局紀檢監察組 管鑫琦)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