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詩書傳家,養正于蒙
養子須要教他讀書。夫讀書豈必皆應舉及第,只明道理,曉禮義,涵養血氣,攝伏身心,常不失故家氣味。此是讀書要領,若科舉則有命存焉。不可以此介意,遂懈于學。蒙以養正,圣功也。夫養于童蒙之時,而作圣之功基焉,是豈細故也哉。
譯文:養育子女一定要教他讀書。讀書哪里一定是要科考中舉,只是要讓他們明白道理,知曉禮義,讓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有涵養,有敬畏。日常的舉止不失許氏高陽望族應有的風度。這是讀書的要領。至于能否中舉,那是命定的事情。不因介意中舉與否而對學習有所松懈。用正道來培養孩子,是圣人之功。在孩提時就打下成為圣賢的基礎,這哪里是小事啊!
【相關鏈接】
許家澤(1872-1931),生于鹽商世家,清代末年擔任過兩淮鹽運大使。他思想開放,經濟富裕,十分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他的六個兒子全部上學,除三子許本仁(誠士)留家守業外,其余五個兒子都先后出國留學,個個學成歸國,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所建樹,以出色的業績報效祖國,有“一門五博士”之稱。他于1927年在許村創辦了許村儀耘小學,造福桑梓。1990年,他的二媳婦唐明霞在征得子、侄同意后,毅然將許老先生遺下的小廳、四合屋和大部分的院落,無償地捐給了許村小學,即前身的“儀耘小學”。小學現已恢復原名“許村儀耘小學”。1994年,許本震之子許大征(大連造船廠副廠長),許本純之子許大業(瑞典彩色電視機廠總工程師),許大興(北京聯合大學教授),許本謙之女許大方(水電部南京水工儀表廠工作),許本怡之子許大成(教授級工程師,江蘇化工設計院院長、總工程師),許大正(上海市機電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等聯名向歙縣人民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將祖居捐贈給許村小學,又籌集近四萬余元人民幣,給許村儀耘小學作為獎學金。取名為“許家澤教育基金獎”。
振作士類,任重道遠
凡人局量器識,須要寬洪深重,廓然有容。橫逆之至,非禮之加,受而消之,不介于懷。不可發人陰私談惡;人勝己庶用意忠厚。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譯文:凡看一個人的格局與器量,必須要看他是否寬洪大量,見識深遠,格局廣大有包容心。橫禍厄運,違禮之事落到身上,能夠平和接納和消解,且不放在心上。不揭發別人的短處,不談論別人的壞處;別人超過自己的地方,要以忠厚之心看待。作為一個士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相關鏈接】
許蓉楫(1865-1932),字云甫,晚清鹽商。許蓉楫善于經營,在清末民初的揚州鹽商中居然藏鏘百萬,儼然巨擘。當民國初軍閥孫傳芳、何應欽之輩在揚州相互爭戰之際,城旗變幻,貨幣頻換,許蓉楫為了穩定市情,與大武城巷內賈氏“同福祥”鹽號聯手,向社會發行鹽票以代錢幣,其實力、信譽可知。更可貴的是,許氏樂于公益事業,開粥廠,捐橋梁,設半濟堂施藥,辦小人堂育嬰,散盡千金,敦本尚義。
許少甫子承父業,許蓉楫于1932年逝世后不久,國事日非,敵寇入侵,日本人的鐵蹄悍然蹋進揚州,“謙益永”鹽號竟然被封。許少甫一家老小,只得逃難滬濱。在上海漂泊的日子里,有親日分子在揚州古城辦所謂“裕華”鹽號,欲借許家名望打開局面,多次派員赴滬邀許少甫出山,許以重金。但許少甫堅持民族氣節,絲毫不為所動,他說:“如果將氣節都出賣了,賣出的鹽也不會咸的!”許家在上海苦苦堅守,直到抗戰勝利。返回揚州后,本擬重振家業,不料內戰連年,國無寧日,“謙益永”鹽號就此永遠成了歷史的記憶。
剖決是非,清廉自守
是非者,天下之定理,人心之公論。茍偏黨阿狥,有一毫私意存乎其間,則差謬舛錯,人心之所以不服,而訟獄之所以不平也。人無清廉之德,不可為官;人無羞恥之心,不可為人。此在長者慎之。
譯文:是非就是天下的定理,人心的公論。在處理公事時,如果偏向迎合曲從,有一點私心存在其中,那么就會出現差錯謬誤。這是人心不服,斷案不公的原因。一個人沒有清廉的德行,就不能做官;一個人沒有羞恥之心,就不能算是人。這是身處高位的長者要慎重對待的事。
【相關鏈接】
示兒詩
清 許靜夫
(為三子文深赴任海南縣丞作)
昨得爾叔書,云爾赴廣東。 交親為爾喜,我心殊忡忡。
此邦多寶玉,侈靡成鄉風。 須知微末吏,服用何可豐。
需次在省垣,筆墨閑研攻。 懔慎事上官,同儕互寅恭。
巡檢轄地方,捕盜才著功。 鋤惡扶善良,振作毋疲癃。
用刑慎勿濫,嚴酷多招兇。 勿以爾是官,而敢凌愚蒙。
勿以爾官卑,而敢如聵聾。 我游湘漢間,聲息頻相通。
聞爾為好官,歡勝列鼎供。 況承鉅公知,宜副期望衷。
勉爾以篇章,言盡心無窮。
這首清乾隆年間《示兒詩》中包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南方產寶玉,且侈靡成風,你這樣的末等小吏,吃穿用度萬不可受其影響,而變得奢侈。二、平時空閑的時候要多讀書,多鉆研。三、要以謹慎的態度對待上級,平級的同事之間要以恭敬之心相待。四、巡檢地方,抓捕盜賊,為國立功。要振作精神多做除惡扶善的事,萬不可消極懈怠。五、審案用刑要慎重,過分嚴酷會招來禍患。六、既不要以為你是個官,就可恣意地欺負百姓;也不要因為官小而對一些不正常的事情裝聾作啞。七、我在湘漢一帶做生意,要常與我溝通信息。如果聽到你當的是個好官,全家人就會列鼎設宴來歡慶,希望你不要辜負一家人的期望。
居家孝弟,敦義睦族
孝弟也者,是盍不學而知,不慮而能也。自一念之善充之,則可以至于堯舜。族之人,其初一人也,一氣流傳至于云仍而不可以窮也。排難解紛,周急愛護。祖有明訓,可以世守而服行之也。
譯文: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這是不用學習就知道、不用考慮就能明白的事情。只要心存一份善念,那么人人就都可達到堯舜的境界。一個宗族的人,當初就是由一個人繁衍出來的,這一根血脈可以流傳給子孫后代,并且無窮無盡。族人之間要排憂解難,周濟困急,相互愛惜并加以保護。這是祖上明確的族訓,要世代謹守,并遵照執行。
【相關鏈接】
許世積(1490-1580),明朝人,在蘇州經營糧行,富甲郡縣。《歙縣志》對其的評價是:“公美姿洪度,好儒喜談,積陰德,謹孝行,成眾美,樂施舍,此其棨節也。”他一生樂善好施,創宗祠,修世譜。族人許琯、許國中進士前,家境貧寒,他都曾給予資助。他去世后,許國親自為他撰寫《世積公行狀》。族中有一對不肖父子,多次以不義手段騙取他的錢財,他都不與之計較,“官以為義讓”。重修箬嶺到正嶺的官道一千余丈,并建路亭兩所。“府造萬年橋,愿輸百余金”。蘇州鬧糧荒時,他說“雖什百非我愿也”。他不但不發不義財,還出面平抑糧價。而他自己則家居節儉,箴訓子婦有“男女不親授受,笑談休道邪言,夜行聲亮以燭,夫妻相見如賓”之句。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