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我真誠認罪悔罪,自己沒有經得起誘惑,導致違法犯罪,請求法院從輕處理,讓自己早日回歸社會”,被告人汪琳面對法庭的莊嚴審判深深懺悔道。
近日,淮南市監察委員會首起移送案件——淮南市河道管理局原副局長汪琳受賄罪、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一案在田家庵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是淮南市監察體制改革后,首起由淮南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并移送檢察機關起訴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淮南市紀檢監察系統“清風講堂”在庭審現場舉辦,組織直接參與審查調查的紀檢監察室干部、案件審理室干部、從事綜合業務工作的同志及各縣區紀委監委的紀檢干部共60余人到庭審現場進行旁聽,讓紀檢監察干部“零距離、全景式”親歷法庭調查、證據展示和法庭辯論等庭審過程,對律師質證、被告人陳述等關鍵要素進行體驗式學習。庭后,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對案件庭審情況進行分析并就職務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審理和檢察院移送對接方面的程序進行講解,參會人員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開展了充分交流及研討。
該案作為淮南市監察體制改革工作開展以來的留置首案,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由市紀委監委牽頭,根據案件進展,商請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適時介入,協調調查取證,使得本案的證據在證據標準、取證程序上均符合程序和實體公正,從立案調查到案件移送僅用時不到一個月,實現了監察調查與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緊密銜接,有效提高了辦案質效。
本次清風講堂走進庭審現場,使紀檢監察干部感受到司法審判的莊嚴,感受本案被告由于沒能抵制誘惑,利用手中權力謀取個人利益,最終違法犯罪的全過程,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課。對深化紀檢監察干部的法律程序意識,提高收集、固定和運用證據的能力,提升案件辦理能力,推動實現紀法全面貫通、法法無縫銜接,更是一堂生動的實踐課。(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