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古往今來,南北西東,權力始終是一個誘人的字眼。因為在眾多人眼中,權力可以給人帶來掌控他人前途命運的成就感,可以給人帶來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可以給人帶來在社會上大干一番事業的風光感,可以帶給人豐厚的物質和名利。《戰國策·秦策》中蘇秦說道:“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然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得當則利己利人,用之不當則害人害己。歷史上有多少人“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到頭來弄得自己灰頭土臉甚至鋃鐺入獄,又有多少人獨攬大權得意洋洋,并利用權力追名逐利、貪金斂銀,到頭來得不償失、悔恨不已。大貪官和珅臨死前在牢獄中曾寫到:“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和珅的感慨或許是深刻,但他并沒有體悟到他走到如此地步的深層次原因是,沒有把握住權力的邊界。是的,沒有把握住權力的邊界,讓多少赫然一時的有權者最后倒在了因權力不當行使而帶來的噩夢之中。
懂得權力的邊界,必須時刻牢記權力的來源。權力并非天賦,更不是理所當然地就落到了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身上,無論任何時代,權力本質上都歸屬于最廣大的民眾。尤其是在社會主義的當下,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于人民,正因為如此,權力才又稱之為公權力。所以,任何人、任何團體所擁有的權力,都是人民的委托、組織的賦予。對此,不僅作為我國憲法的一項鐵則,在黨章中同樣有明文加以確認。所以,任何擁有權力的人,都要時時刻刻牢記,權力不是你的,自然不能“有權任性”,任何形式的權力都有其邊界,這里的邊界就是人民的監督和組織的原則。縱觀因為擁有一定權力而忘乎所以最后倒在權力的狂妄中的“當權者”,哪一個不是因為忘記了權力的根本、拋卻了權力的根源、誤解了權力的來處?
懂得權力的邊界,必須時刻牢記權力的宗旨。既然權力是人民的委托和組織的賦予,擁有了權力就必然擁有了責任。“公權姓公,一絲一毫不能用于謀私。”黨組織將領導干部放在某一個崗位尤其是重要崗位的時候,黨和人民將國家事務和公共事務的管理權交付給某一個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時候,既是出于信任,也是出于要求,既是決策權的讓與,也是責任使命的擔當。所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權力永恒的也是唯一的宗旨,離開這一宗旨,權力必然偏離方向、必然變質糜爛,以權謀私、逐利濫權就在所難免,而接下來在所難免的就必然是“當權者”失去權力,進而失去當初追求的一切。
懂得權力的邊界,必須時刻牢記權力的內容。任何權力都不是無限、無邊、無控的。任何一個崗位、一個職務、一個部門,擁有何種權力,其內容都是依法依規而定的,既不允許超越,更不允許放任濫用。“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這是依法治國形勢下對待權力的基本理念。所以,無論任何一位領導干部,無論官至多大、位居多高,都必須時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權力的內容,明白哪些可以為、哪些不可為、哪些應當為、哪些避免為。同時,還應該清楚行使權力的正確方式,以防陷入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的張揚和狂妄之中。回看那些紛紛落網的高官,哪一個不是將權力的邊界踏在腳下,“天馬行空任我馳騁”。正如胡長清當年在懺悔書中寫的:官到我這一級,就認為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不受任何約束,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自由乃至生命。
《淮南子》中說:“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孟子·離婁章句上》有云“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任何方圓都須有一個邊界,越界自然是破壞了規矩。所以,明紀律、守規矩,任何領導干部都需時刻慎思、自警。 (潁上縣紀委監委 吳瓊)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