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日,貴州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畫像”,其中點出:由于可行性研究不夠,決策缺乏精準性,關嶺縣崗烏鎮(zhèn)500萬元的草地生態(tài)畜牧項目和上百萬元的南竹、丹參、桔梗種植項目,全部爛尾;因不切實際盲目上馬,思南縣種植的1.5萬畝金銀花,目前已基本毀損和撂荒……
類似的問題不只在貴州存在,在其他地區(qū)的相關新聞中也時有見諸報端。那么,這類現象又是從何而來?如今的精準扶貧,與以往的扶貧工作存在顯著差異,改變了以往向貧困戶“輸血”的策略,而是以產業(yè)扶持、項目建設作為依托,進行“造血”式脫貧,可以說,正是精準決策確保了脫貧攻堅能夠取得實效,當然這也對決策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問題的存在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扶貧領域決策環(huán)節(jié),少數地方和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并未能按照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進行精準決策工作,其本質上還是一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病”。
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和挑戰(zhàn)還十分艱巨,特別是一些地方在扶貧中還存在著基礎工作不扎實等問題,其中就包括扶貧決策的不精準。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必須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實際來制定決策,決策環(huán)節(jié)處在整個扶貧工作的前端,直接關系到后續(xù)各個環(huán)節(jié)工作的展開,因此精準扶貧必須從精準決策開始做起。從各地通報的扶貧領域典型案例看,雖然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占掠奪等一直都是高發(fā)頻發(fā)問題,但決策失誤帶來的危害實際上更大。決策失誤影響的不再是一家一戶,或是一筆兩筆扶貧資金,其影響范圍更廣、涉及困難群眾更多,關系到一地一隅的扶貧工作的開展,因而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更嚴重。
扶貧工作有效開展必須以精準決策為前提。決策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影響的是整個扶貧工作的效果,比如,不具備土壤、溫度、濕度等基本條件而盲目栽種經濟作物,或者急于引進特色畜禽養(yǎng)殖業(yè)而不考慮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動物疫情等因素影響,等等。數百萬元生態(tài)畜牧項目或是數百畝種植產業(yè)一旦上馬,各類作物被種進地里,如果這時候才發(fā)現決策失誤,就會浪費大量的扶貧資源,扶貧一線同志的許多努力也將付諸東流。即便是得到了糾正,還是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自然資源。更嚴重的是,決策上出現的失誤,會損傷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讓他們產生觀望甚至畏難情緒,甚至動搖脫貧攻堅的群眾基礎,阻礙當地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實現。
扶貧決策之所以出現失誤或偏差,問題往往出在領導干部身上。在制定本地扶貧決策過程中,一些領導干部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傾向,有的不考慮本地區(qū)本部門實際,生搬硬套、照搬照抄其他地區(qū)的扶貧經驗;有的對精準扶貧的要求理解不清、斷章取義,盲目追求速度或是攀比數字,忽視了決策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有的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實地調研,缺少科學有效的論證和討論,甚至“拍腦袋”作決策。這樣作出的決策必定是不切實際、缺乏針對性,即便能夠層層傳導落實下去,扶貧工作也難見成效。問題根源在于,少數領導干部被錯誤的政績觀驅使,急功近利,不愿在脫貧攻堅中下一番“繡花”功夫。
2018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要讓黨的好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各地區(qū)、各部門要繼續(xù)在改進工作作風上下苦功。要善于結合貧困地區(qū)實際和地方特色,深入調研,求真務實,因時、因地、因人精準謀劃、精細施策、精確幫扶。須知,“繡花”功夫,多一針少一針都不行。(記者 尉承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