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編者按: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九、十一紀檢監察室36名干部組成5個調研督導組,分赴廣西、海南、貴州、湖南、青海、甘肅、云南、四川8個省區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調研督導。調研督導組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定“路線圖”、一竿子插到底,找普遍問題、摸真實情況。本網將陸續發布部分參與調研督導的同志撰寫的手記,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深入田間地頭,捕捉脫貧攻堅戰中的真實片段。
群山巍峨,翠林疊嶂,一路蜿蜒,接天而上。眼前的山林或雄渾壯美,或鐘靈秀麗,煙籠霧罩,雨沐蔥蔥。甘蔗田間不時閃現著農民勞作的身影。這一幕幕田園農舍、怡然自得的風光,讓人心底不禁有些疑惑:這里真的是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村?3月5日至14日,我參加中央紀委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調研督導組赴廣西、海南調研,一路上感受到當地黨委政府既注重狠抓脫貧攻堅,也注重當地自然生態、人文生態、政治生態的保護。
貧困群眾要富起來,自然環境也要保護好
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潞城鄉平板村是我們調研督導入村查訪的第一站。這個位于大山深處的瑤族村群山環繞,原來不通硬化路,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視、手機信號,“出行基本靠走、聯系基本靠吼”。村民僅靠少量耕地“看老天爺臉色”生活,生態極為原始,宛如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只是這個“桃花源”帶給村民的是閉塞與貧窮,是“深度貧困村”的帽子。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該村轉變發展理念、轉換發展動力、轉型發展方式,闖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在扶貧產業選擇上,把扶貧同生態保護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摒棄礦業、制造業等對環境影響大的產業,充分挖掘山村自然環境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養殖業。貧困戶享受著免費苗種、各種補貼以及每畝地400元的獎勵金,科學種植甘蔗、生姜、油茶等作物,作為扶貧聯系單位的自治區直屬部門還援建了特種野豬養殖場,存欄197頭野豬。這些農產品通過新修的連接山村和縣城的水泥硬化路運往山外,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走訪中村民紛紛反映,家庭收入這幾年是“水漲船高”“翻跟頭上升”。
與平板村的情況類似,在我們到訪的廣西、海南多個鄉村,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成為當地發展扶貧產業的共識。在海南省瓊中縣長征鎮,當地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鼓勵貧困戶林下種植益智、雪茄、秀珍菇,養雞、養蜂等,既豐富了自然環境資源,又充盈了貧困群眾腰包。
村民腰包鼓了,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了。原本偏僻的小山村接通了自來水,新建了廣播電視和通訊信號塔,幢幢新房彼此相鄰。一個剛從田間回來的小伙子指著自己的新房子高興地說道:“住進的是新房,裝滿的是信心。”
貧困群眾要富起來,民族傳統文化也要傳承好
廣西、海南都是少數民族聚居省份,在這里抓扶貧,還要用心把不同民族的風俗傳統留住。在翻越五指山前往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崎嶇山路上,坡陡彎急,兩旁不時看到獨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村寨、服務區,也有挑著籮筐、擺著石臺的小販,頗有柳暗花明的驚喜感。
作為海南中部山區貧困縣,保亭縣既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溫泉、熱帶叢林景觀等,同樣也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當地將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同發展旅游產業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扶貧路。針對少數民族村落散居分布、難以形成旅游產業優勢的特點,保亭縣在縣城及通往周邊城市的主干道附近開設了一些民族文化園、特色商品店,鼓勵少數民族貧困群眾用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發展第三產業。一些技藝精美的手工藝品、別有風味的特色食品以及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既給游客帶來了旅途的愉悅,又增加了當地貧困群眾的收入,還讓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得以傳承。
貧困群眾要富起來,干群關系也要構建好
脫貧攻堅是一項舉全國之力的系統性工程,出臺政策多、牽扯部門多、投入資金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入村扶貧干部就是這根“針”——他們既是政策的執行者和宣傳者,也是群眾脫貧的引領者和護航員。
在廣西田林縣調研時,一個貧困村村民老趙談起駐村第一書記時滿含感激。老趙的妻子患了急性白血病,本已脫貧的家庭因高昂的醫藥費又陷入風雨飄搖,駐村第一書記第一時間上門了解情況,很快按照規定給老趙評上了因病返貧戶,醫藥費用報銷70%-80%,解決了老趙的燃眉之急。
在另外一個貧困村,村民將該村駐村原第一書記潘某某親切地稱呼為“小潘書記”。這個來自浙江溫州的90后小姑娘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即扎根在該村,很快她走遍了村里每一戶人家,對每一家貧困戶情況了如指掌,對上級的每一項政策了然于胸。給貧困戶上門宣傳政策、給村里爭取項目建立產業……她無數次奔波,漫長的山路上灑滿了她的足跡。村民為之折服,以至于她工作調動離開山村后大家依然念念不忘。我們見到這個瘦瘦小小的女孩時,她靦腆地道出了自己工作的秘訣:就是一個“真”字,用真心,真干事。
一路調研,許多群眾告訴我們,這些年干部的風氣轉變很大,一些地方原本緊張的干群關系得到了根本性改變。絕大多數干部勤勉奮斗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第一線,上門詢實情、解真難、扶真貧,舍小家為大家,扎實奉獻,在履行工作職責的同時,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展現了基層干部的良好作風和形象。
一路調研,我們欣喜地看到,基層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既注重發展經濟,也注重保護生態;既注重保護自然生態,也注重保護人文生態、凈化政治生態。當然,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地方產業建起來了,但管理過于粗放,可持續性不強;有的地方干部作風還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甚至發生腐敗問題。這些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并切實加以解決。
一路調研,我們真心感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生態文明建設也永遠在路上,扶貧工作與作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同頻共振。那些曾經貧困的山村不僅擁有金山銀山,也會永保青山綠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葛志慧丨責任編輯李鵑)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