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古語云:“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 如此對照看來,紀檢監察宣傳教育工作應該算得上是治未病。鄉鎮大會堂、縣直部門小會議室、學校的報告廳、基層站所的小辦公室、社區的黨員活動場所,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的“診療室”。
自去年以來,廣德縣紀委監委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的六大紀律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黨紀黨規宣講20余場次,選取了本縣近年發生的王志良、徐明亮等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為剖析重點,用身邊的故事教育身邊的人。從課后與參與聽課的黨員們進行交流中發現,大家對于接地氣的宣講很受用,而身邊的案例更是提醒他們做到“人病我防”,通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達到不犯錯誤、少犯錯誤、或不犯大錯誤的目的。
反觀之,如果多數黨員干部只是抱著“看客”心態談論“蒼蠅”“老虎”落馬案例、數據乃至分布地域和花邊新聞,卻絲毫沒有“如果換作是我”的警惕之心,其結果必然是震懾一時、不可持續,“幾分鐘”的熱度泡沫過后照舊對紀律“無感”。那么,長此以往,黨員干部可能因“無知無畏”而對“破紀”渾然不覺,“破”出甜頭來了就會一而再、再而三挑戰底線、心存僥幸,直至成為貪腐的一員。
每次讀起違紀違法的黨員干部們的懺悔錄,看到他們的自我剖析“黨紀法律意識淡薄”“很少學習,或者不學習”等等,殊不知這就是決口的千里之堤上的小小螞蟻窩,就是導致他們身陷囹圄的重要原因。他們總覺得腐敗離得很遠,認為自己永遠不會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其實是高估自己的控制力,而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主義,這些不良風氣無時無刻不在“攻擊”黨員干部的思想防線,如果這道防線不牢,就會出現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行為失范的現象,而腐敗離自己也就一線之隔、一念之間。
身邊的案例,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紀檢監察干部“醫”者仁心就是通過經常性的警示教育,深入剖析這些案例,讓“情景再現”,廣大干部如同“親臨現場”,積極有效的發揮其警示作用,就仿佛給廣大黨員干部注入了反腐敗的“疫苗”,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摒除一些潛伏的“毛病”,更加能夠增強“免疫力”,預防思想變化的發生,達到“上醫治未病”之功效。 (廣德縣紀委監委 馬蓓蓓)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