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對基層村居工作的最好寫照。“群眾生產生活的好不好?”“國家各級政策落實到位不到位?”“群眾滿意不滿意?”這些都取決于基層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
2018年3月,根據阜陽市紀委監察委《關于開展“監督執紀重心下移進百村”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工作部署,潁東區紀委監委積極貫徹落實,選派9名德才兼備的紀檢監察干部入村開展為期一年的駐村監督執紀工作,我榮幸成為了河東街道辦事處閆前社區的駐村紀檢監察員。
駐村的第二天,社區辦公室就來了許多群眾。“干啥子這么熱鬧?”我向村干部問到,總支部書記于蘭蘭說:“現在阜陽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園林城市,鐵路以北要種樹綠化,咱社區分群眾的祖墳要遷移走。由于現在移墳一座需要兩千多塊錢,政府才補償一千多塊錢,群眾嫌補償的少、有意見,不想遷,我們正在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規定要在十日之內遷完,不能影響區里綠化項目。”乍一聽群眾講得蠻有道理,可仔細算算政府并沒有少給遷墳補償。于是我向前來不想遷墳的群眾解釋道:移墳是為了城市建設,也是為了美化、建設咱們自己的家園,為了咱們子孫后代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移一座墳要花兩仟多元不假,那是因為你要買新棺材、要請客招待,光是起墳而言補償費用是夠的。咱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算在政府頭上,服從大局、造福子孫也是咱們向先輩們表示敬意不是?有位白發長者聽了幡然醒悟,就對其他群眾說:“是呀,這位領導講得不錯,咱們不能光看眼前這點利益,想想子孫后代以后能過上好日子,我們遷,保證十天遷完”。群眾們聽了也都表示:“想明白了,俺們響應政府號召”,然后高興地散去。望著遠去的群眾,我不禁感嘆道,只有干部工作做的到位,就沒有不配合的群眾。
4月12日,我和村主任閆文漢正在村里走訪,走到閆前莊時,看到三三兩兩的群眾在議論著什么,我好奇地和他們攀談起來。原來在他們村發生了一起子女不孝敬老人的事情。閆治球老人因病住院后三個兒子都不去到醫院照看他,也不給醫療費,閆治球要告自己三個兒子。聽了大致情況我頓感氣憤,我就問閆文漢為什么社區不管?閆文漢委屈到:“為了他(閆治球)的事,社區調解了不下十回了,事先達成的協議都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社區對他三個兒子又沒有執法權,只能說服教育”。
是呀,一不能打,二不能罵,更不能扣他們的錢。回到社區辦公室我仍在思考這件事情:農村這種不贍養老人的事例還真不少,這與我黨提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建設和諧家園的目標格格不入。我們駐村干部,既要把從嚴治黨“推向最后一公里”的責任,也要幫助村居黨員干部們提高為民排憂解難的本領。
下午,我讓社區干部把閆治球和他三個兒子、兒媳都召集到駐村紀檢監察員辦公室。首先我向閆治球了解了多年來他與兒子們之間矛盾的由來以及對兒子們的要求,之后我嚴厲批評了他們三個兒子不贍養老人的行為,又向他們講了許多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最后警告他們如果再繼續對老父親不管不問,就按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追究他們的“遺棄罪”。通過情理法理的說服教育,終于促使老人和三個兒子握手言歡達成諒解,三個兒子向我和社區干部表示今后將好好贍養老人,由社區負責監督。閆治球老人感激的說到:“俺們多年的矛盾終于化解了,感謝共產黨派來的好干部!”送走了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內心升起了小小的成就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紀檢監察干部,要經常下來走走看看,增強群眾意識,關注并幫助解決群眾問題,有效化解基層矛盾,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凈化基層政治生態,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路漫漫其修遠兮”,面對組織上的信任和群眾的期盼,我倍感責任不輕,駐村工作仍任重而道遠。(潁東區紀委監委 蘇寧)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