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以前辦個紅白事兒費心又費力,現在好了,只要一通電話,就能享受村里‘喜慶堂’免費服務,村里還規定了婚喪嫁娶事宜隨禮不超過200元的規定,既不失面子,又不必攀比。”銅陵市義安區群心村村民激動地贊嘆道。
“如何因地制宜把加強農村廉潔文化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如何將‘廉文化’植入農村獨特的風景和鄉土文化中,營造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是我們經常探索的問題。”義安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如是說。
今年以來,銅陵義安區再出“新招”,巧用“三個”載體,培育淳樸民風、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推動農村廉潔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弘揚廉政文化新風氣。
暖心——搭建移風易俗新平臺。深化移風易俗,特別是革除農村“紅白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攀比、鋪張浪費的陋習。建設民俗“喜慶堂”暖心工程,為引導廣大村民去除陳規陋習,避免“人情債” ,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持續發力。
正心——打造家風家訓一條街。巧妙將家風家訓融入村規民約之中,與開展農村廉潔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家風家訓示范街上,村民們利用統一設計的扇形家風家訓展示牌,主動“曬家風、亮家風、傳家風”,弘揚家庭美德,營造健康、文明、和諧、清廉的社會風氣。
沁心——建設特色鄉賢文化館。建成全市首個村級鄉賢文化館, 巧妙運用 “鄉賢人物”“廉政建設” “紅色記憶”等五個主題板塊,以鄉賢清正廉潔、向上向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培育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弘揚鄉賢精神,凝聚鄉賢力量,讓鄉賢文化、廉政文化在農村發揮更強道德張力。(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