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大家好!我是潁泉區紀委監委駐村紀檢監察員時小龍……”“重點監督檢查以下八項內容:(一)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重要決策部署情況,特別是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情況……”“我們共同努力,讓富民村明天更美好……”在寧老莊鎮富民村黨務村務公示欄前,幾名群眾圍觀公示欄上“致富民群眾的一封信”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交談著。看著這樣的情形,我的內心稍感欣慰。
2018年3月,根據阜陽市紀委監察委《關于開展“監督執紀重心下移進百村”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潁泉區紀委監委切實擔負起主要責任單位的責任,選派9名政治素質高、作風過硬的紀檢監察干部入村開展為期一年的駐村監督執紀工作,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駐寧老莊鎮富民村。
俗話說“農村是個筐,啥都往里裝”,基層情況復雜,駐村紀檢監察工作不是僅憑一句話、一腔熱血、一股猛勁就能做好的。尤其“監督執紀重心下移進百村”的監督對象是依據綜合考量信訪反映集中、問題較為突出、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因素篩選出來的村(社區),任務之艱巨、矛盾之突出可想而知。在駐村伊始,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李繼雙作為富民村的委機關聯系領導就告誡我,要把身心沉下去,深入到群眾中,及時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才是最大的成績。如何把身心沉下去,如何打好駐村紀檢監察的“第一槍”讓我陷入思考,我決定到群眾中去尋找答案。
“走,楊書記,我們去到村里溜達溜達吧,我到村里工作也是村里的一份子,要先熟悉村情村貌,知道我們的‘家底’啊!”我將包放到“駐村紀檢監察員辦公室”,打趣地和富民村黨總支書記楊偉成說到。
“行,咱們邊走邊聊。咱村是整個鎮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村,轉一圈下來得大半天時間。”正說著,楊書記騎著電瓶車在前引路,我騎著單位統一購置的電瓶車就開始了“入村記”。
“這是付莊、徐竹園……”“這是我們村的扶貧車間,現在已經出租了……”“這是袁莊、靳王莊……”“我們村已經流轉出去土地1000余畝、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就這樣,一路邊騎邊停,看著、說著,我隨時將重要的內容記錄在《工作紀實本》上。
在一戶群眾建房前我們停了下來,楊書記與建房戶就占用排水溝建房問題進行溝通協調。圍觀的幾戶群眾走到我面前詢問道“你是才到村里的干部嗎?以前我們怎么沒有見過你?”
“是的,我是區紀委監委下派到村的紀檢監察員,也是剛到村里沒多久,也是頭一次和大家見面。”我笑著和群眾解釋到。
“紀檢員是做啥哩?”“是不是查干部的?”“你看我家里多窮,為啥不給評個貧困戶?”“我家房子都快成危房了,村里鎮里可有補貼錢啊?”就這樣,大家帶著問題你一言我一語,一時間我竟解釋不過來。還好有楊書記在旁邊,一一給群眾講政策出對策,將群眾的難題在談笑間都解決了。楊書記對上級政策的把握能力和對基層問題的處理能力讓我打心眼里佩服,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
駐村紀檢監察員職責是圍繞落實中央大政方針、村級黨組織建設、脫貧攻堅等八個方面的內容受理信訪舉報、開展監督檢查,但是群眾并不知道。為盡快提高駐村紀檢監察員的知曉率,經與聯系領導和聯系科室的負責人匯報,決定從加大宣傳力度作為突破口,讓群眾知道村里有位紀檢監察員。
“楊書記,這是我寫的《致富民群眾的一封信》你看下,準備將它張貼到村里的公示欄,并讓村‘兩委’干部在群眾中進行宣傳,讓群眾都知道有紀檢監察員在村里,他們有問題也可以向我反映。”說著,我將打印出來的《致富民群眾的一封信》交到楊書記手里。
“時主任,這要是公示的話群眾會不會都來進行舉報,村里矛盾又會一大堆啊?”看完一封信,這位“80后”的村書記帶著疑慮說到。
“要讓群眾相信我們,我們首先就要相信群眾。這樣做就是要敢于接受群眾監督,這也是我駐村的目的之一。群眾反映的問題拿到臺面上,能化解的及時化解,不能及時化解的要做好解釋工作,不能捂著蓋著任由小矛盾激化成大事件。同時,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也能更好的促使我們班子建設更加堅強、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好的,時主任,我完全支持你的工作。我馬上就將這封信進行張貼。”楊書記臉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了楊書記的大力支持,這也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張貼出來的是一封信,彰顯的是黨員干部敢于接受群眾監督的底氣。一封信拉近群眾和干部的距離,讓心與心更貼近。心懷群眾是黨員干部立身之本,要讓群眾敢于發聲,干部善于傾聽,從感情上貼近群眾,從行動上才會造福群眾。(潁泉區紀委監委 時小龍)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