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古人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為我們點亮了一盞長明不熄的心燈。清正廉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興國安邦之源,是社會道德規范,是應該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敬地稱為“于青天”。
一次,朝廷派于謙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于謙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首詩嘲諷了當時進貢的歪風,彰顯了于謙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皇上因于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貓金座鐘。于謙囑咐把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于謙見了,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于謙辦事鐵面無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皇帝也覺得于謙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于是在貪官的誣陷下,皇帝撤了于謙的官,還要問他的罪。“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寫照,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永遠激勵后人。
我們紀檢監察干部要學習于謙的廉潔精神,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嚴以修身,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時刻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要干凈做人做事,心存敬畏、秉公用權,公私分明、廉潔從政,嚴格自律、防微杜漸,牢牢守住底線。
我們應以先賢為楷模,讓廉政的春風吹到每個角落,深入每個人的心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使我們的社會環境煥然一新,這將是黨之所幸、國之所幸、民之所幸。(定遠縣紀委監委 武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