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當我在意識之海中沉浮時,李常委領學眾人在黨員活動日觀看了一期電視讀書節目《開卷有理》,并分發了配套的紙質版本《馬克思靠譜》。
這位在讀本中出現頻率遠超其他詞匯、被世界人民頂禮膜拜的偉人,我們真正了解嗎?
剛拿到這本書時,我以為它和其他大多數政治學書籍一樣,通篇充斥著晦澀難懂的理論,意興闌珊之際瀏覽了幾頁,驚喜的發現這是一本娛樂性大于政治性的書籍,從獨特的視角切入,用當下幽默詼諧的文字引人入勝,向讀者展示了一位立體的馬克思,讓這個有著寬額頭,粗濃眉,濃密絡腮胡的馬克思深入人心。書中筆者創意策劃的正能量神曲《馬克思是個九零后》,在爆紅朋友圈的同時,也使得此書更具有可讀性,亦更適合對馬克思本人及其思想興趣盎然的九零后。
看到書名,不禁想問:馬克思為什么靠譜?在書里就能找到答案。年輕的馬克思叛逆過,實施三步走計劃追求白富美貴的燕妮,拜讀師父黑格爾的“武功秘籍”,并加以改造,思考讓他的叛逆閃閃發光,從哲學憤青變成靠譜的學術宅男,與恩格斯結成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親密戰友,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夢想讓他把高調唱成了高尚,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整本書變晦澀為直白,對馬克思生活細節的栩栩如生描寫使得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不禁為馬克思天才世界觀的形成而雀躍,也會感同身受于馬克思的悲慘生活:窮困、病痛、監視、謠言,子女甚至因為窘迫而夭折。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幸而有朋友恩格斯無私的援助、妻子燕妮無悔的追隨。盡管遭受無盡苦難,但是馬克思依然秉持赤子之心和豁達胸襟,在晚年依然筆耕不輟,心系全人類,這種思想境界絕非常人可比。
這本書別出心裁地設計了“馬上學習”板塊,使讀者能夠在研讀馬克思的基礎上,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年輕干部多墩墩苗沒什么壞處,把基礎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總書記的這種說法十分接地氣。眾所周知,總書記曾在梁家河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七年,并多次表明這七年實踐令他受益匪淺。在梁家河期間,總書記度過了五大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盡管有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是總書記都一一克服,其間還堅持學習,讀了許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等西方學術經典。通過大量閱讀,總書記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我們要想真正進步,也要不斷加強學習,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尤其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立場、觀點,提高政治敏銳性,建造一個干凈的主觀世界。鄧小平同志說過:“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誠然,紀檢監察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難度較大,也比較辛苦,但這決不是我們可以放松學習的借口。我們承載著黨和人民的重托,肩負著反腐倡廉的任務,只有加強學習,保持清醒頭腦,練就過的本領,自才能有資格、有底氣去要求別人做到。另外,還要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效率。有時候感到:不是不想學,只是不知道如何學,總是學不好,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因人而異,但最基礎的就是思考。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紀檢監察干部要多聯系實際去思考,如此才能學以致用,增強紀檢工作的預見性,也才有利于把握腐敗現象的規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去預防,更好反腐倡廉。
盡管馬克思一生沒有光鮮的職業甚至是窮困潦倒,但一生都在為人民戰斗,他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不忘初心”的分量。習總書記指出: “我們干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作為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更要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鞭策自己。一、不忘初心意味著忠誠于黨。絕對忠誠于黨是對紀檢監察干部首要的政治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純粹的思想入黨,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看家本領,切實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加強對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學習。二、不忘初心意味著純凈如初。純凈是紀檢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線。紀檢干部必須身正影直,經得住誘惑,“三省吾身”,守住初心。三、不忘初心意味著擔當如鐵。面對違背黨的根本宗旨和政治紀律的行為,紀檢干部必須要主動擔當,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鐵面執紀。
通篇讀下來,這位偉人的形象躍然紙上:馬克思是個“九零后”。他從未走遠,他依然在那燈火闌珊處,他饋贈給世界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輝。作為一名“九零后”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我領教到了馬克思的厲害,毅然加入了他的億萬粉絲大軍,追隨他的腳步審視和反思這個世界,尤其是學習他筆耕不輟的學習寫作精神,學習他不忘“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初心,以更好得投入紀檢監察工作,永遠做黨和人民錚錚鐵骨的紀檢人。(界首市紀委派駐市農委紀檢組 呂欣嘉)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