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堅決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
——“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談學習貫徹三次全會
精神系列報道”之三
省紀委十屆三次全會報告中強調,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關鍵,增強群眾感情,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圍繞如何學習貫徹落實三次全會精神,堅決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我省省轄市紀委書記、省紀委派駐紀檢組長談了他們的想法——
合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汪學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完善作風建設監管“合肥模式”。緊跟形勢任務變化,深化落實“教育預防在先、明察暗訪跟進、嚴肅查糾有力、通報警示于后”的作風監管“合肥模式”,馳而不息糾“四風”改作風,重要節點抓早抓小、從嚴教育,日常監督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利用“問政合肥”電視問政的形式搭建群眾和媒體共同參與的作風建設監督平臺,擴大監督力量、拓展監督范圍、創新監督形式。新的一年,我們將密切關注“四風”問題的新動向、新表現,將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相結合,搭建“四風”問題網絡舉報平臺,堅持暗訪、查處、追責、曝光“四管齊下”,形成工作常態,保持威懾,逐步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六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汪德滿:政貴有恒。糾正“四風”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抓住“?!薄ⅰ伴L”二字,繼續在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注重教育引領,增強黨員干部思想和行動自覺。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大數據作用,織密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共同監督的網絡。密切關注“四風”問題新表現、新動向,加大監督檢查的頻次和問責處置的力度,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各類問題,堅決防止回潮復燃,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全面向好。
馬鞍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錢沙泉:密切關注“四風”問題新表現、新動向,改進監督檢查方式,加大查處和通報曝光力度,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堅決防止“四風”反彈。加強對“關鍵少數”的教育引導,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嚴格家教家風,在作風建設上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堅持既治為官不正,又治為官不為,嚴肅查處懶政怠政導致的違紀行為,促進黨風政風不斷優化。深度挖掘“包拯初仕地”、《陋室銘》、《千字文》等本土文化資源,積極倡導移風易俗,營造崇德向善的氛圍,推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
宣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王為明: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和韌勁,堅持糾正“四風”不停步、不松勁。要緊盯元旦、春節等年節關口,開展上下聯動、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檢查,特別是要密切關注花樣翻新和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堅持嚴查快辦,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形成有力震懾,以優良的作風、嚴明的紀律厚植黨的執政基礎。
銅陵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盛九江:要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牢牢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根本,進一步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堅持抓具體、補短板、防反彈,在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特別是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要嚴肅查處、堅決問責。繼續推進“五務”公開監督機制建設,從源頭上壓縮基層權力“暗箱操作”的腐敗空間,用好“四風”隨手拍監督舉報平臺,放大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的震懾效應,有效遏制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黃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力量: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新修訂后的實施細則以及我省《實施細則》要求,認真落實作風建設“兩清單一辦法”和“四個一”機制,構建職能部門與紀檢監察機關雙向聯系機制。按照提醒教育在先、明查暗訪跟進、查糾懲處嚴厲、通報警示于后的作風建設新模式,緊盯“四風”隱形變異、改頭換面新動向,加大監督執紀、公開曝光力度,對發現的“四風”問題從重從快先于其他問題查處和通報。按照往深里抓、實里做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在全市上下持續開展作風建設“1+N”專項整治,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治生態。
駐省經信委紀檢組組長廖為真:經過五年的持續努力,作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反彈跡象,正風肅紀必須一以貫之、一抓到底。2017年,我們查處“四風”方面問題4個,處理6人,給予黨紀處分4人。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紀委、省紀委的部署要求,緊盯重要時間節點,督促綜合監督單位黨組落實主體責任。紀檢組重點進行明察暗訪,著力發現問題、處置問題,加大追責問責和通報曝光力度。通過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同時同向發力,推動干部作風持續向好發展。(徐嬌嬌)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