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2017年以來,界首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監督執紀問責,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181件272人,給予黨政紀處分49 人,組織處理166人,通報曝光6起扶貧領域典型案件。
強化宣傳教育,打好廉潔扶貧預防針
組織各級黨員干部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十九大精神,用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嚴守道德底線、不觸紀律紅線,做“忠誠、干凈、擔當”的領路人,做對黨忠誠的好黨員好干部,把廉潔履職貫穿到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
“打贏這場攻堅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堅實保障,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苯缡资腥栨偧o委書記段允認為,“作為基層一線紀檢監察工作人員,我們要扛起監督責任,緊盯扶貧領域,重點查處侵吞挪用、克扣搶占等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給群眾一個公平,還社會一個正義,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p>
強化群眾監督,拉起廉潔扶貧警戒線
不斷拓寬群眾監督的渠道,完善公開舉報、信訪電話、首問責任制等制度,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舉報機制。認真對待舉報線索,及時組織力量調查處理,該立案的立案,該轉辦的轉辦,堅決做到不推不拖。嚴守信訪秘密,切實防止由于工作環節的疏漏而使監督者受到歧視、刁難或遭打擊報復現象的發生。切實維護好群眾監督舉報的合法權益,及時嚴肅查處打擊報復行為以保證群眾的監督權益不受侵犯。
“通過廣播、QQ、微信群廣泛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和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的有關內容,設立扶貧領域專項舉報電話和舉報箱,提高群眾對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靳寨鄉紀委副書記劉艷華說,“把群眾監督與黨風廉政教育、制度建設、干部管理、行政、人大、政協監督等工作結合起來,把外部監督和內部制約結合起來,能夠產生更好的監督效果,使群眾看到自己的監督切切實實產生了成效?!?/p>
強化制度建設,筑牢廉潔扶貧防火墻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突出群眾主體,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把廉潔扶貧放在群眾全程參與的前線。健全村級機制體制、規范村級權力運行流程,建立權責清晰、公開透明、操作規范、監督有力的村級監管體系,讓扶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貪腐無處藏身。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群眾決策機制,實現了讓群眾參與決策、監督決策、檢驗決策,贏得了群眾的廣泛支持和認可,成為順民意、謀民利、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以前,村里有啥事都是捂著蓋著,個別人說了算,群眾對集體的事情是不參與、不過問。”剛參加完村民代表會的舒莊鎮趙營村村民張俊良一邊觀看村務公開欄上的“低保公示”,一邊與筆者嘮起了嗑。“現在辦事講公開,大事小事都要‘曬’出來,很透明,感覺受到了尊重,很有存在感?!?/p>
強化監督檢查,撐起廉潔扶貧遮陽傘
持續深化監督機制建設,緊緊圍繞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等方面強化監督監管,牢牢扎進制度的籠子,著力長效機制的構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譬如,鄉鎮紀委派員全程跟蹤監管招投標,定點定量抽查扶貧資金發放,強化明察暗訪力度,實施監督全覆蓋,接到信訪舉報,及時查處辦結。以鐵的紀律、實的作風,為扶貧資金護航。
“對于那些將扶貧款項作為‘自留地’‘唐僧肉’,大搞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或者向群眾索要‘跑腿費’‘好處費’,雁過拔毛的‘害群之馬’?!苯缡资屑o委監委第二鄉鎮工作室劉昊告訴筆者,“必須嚴肅處理,堅決剔除?!?/p>
強化執紀問責,當好廉潔扶貧啄木鳥
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專項治理、進一步深入開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紀檢監察系統“監督執紀問責寬松軟問題”專項整治等三個專項治理,盯牢各鄉鎮街道和市直扶貧責任單位、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基層執法單位、窗口服務單位、基層站所相關責任人,以及駐村工作隊相關人員,特別是鄉鎮街道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和村居兩委班子成員,在扶貧領域“四風問題”、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弄虛作假不精準問題、“兩個責任”履行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強化扶貧領域案件通報曝光力度,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用假數字假成績蒙混過關的黨員干部,堅決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確保達到執紀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
“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離老百姓最近,老百姓感受最直觀,也最痛恨?!苯缡资屑o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專項治理,深入一線督促落實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堅決糾正貫徹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態度不堅決、工作不扎實現象,嚴肅處理了一批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方面的問題?!保ǜ逢柺屑o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