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決捍衛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紀檢機關的天職。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十九大報告中的內容,也是紀檢干部奮斗的方向,嚴肅處理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以忠誠履職捍衛群眾切身利益。
專項行動 劍指蠅貪
“與兒街鎮真龍地敬老院院長朱昌著私拿慰問捐贈品等問題。經查,2015年7月風災過后,六安市愛心人士到真龍地敬老院慈善慰問。朱昌著私拿慰問捐贈品大米一袋(20斤)、食用油一桶(5L)自用……”2017年元旦剛過,霍山縣紀委網站通報了一則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在全縣敲響了年關前的警鐘,也贏得群眾拍手稱贊。
近年來,霍山縣紀委高度重視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嚴肅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查處了一批“侵占挪用”“雁過拔毛”式的基層微腐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深化成果,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成為擺在紀檢機關面前的課題。
縣紀委經過深入研究,決定依托全縣紀檢監察系統“履職能力建設年”活動,以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為重點,及時梳理分析當前基層反映強烈的問題,列出民政優撫、脫貧攻堅、庫區移民、危房改造、互助資金、農業保險金、退耕還林補貼、集體“三資”管理、土地補償款、工程建設等十個專項,每月開展一個專項整治行動,分類分段、各個擊破,用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增強正風反腐帶來的獲得感。
“嚴肅處理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問題,堅決查處基層干部在扶貧領域頂風違紀行為,排查一批問題線索、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查處一批典型案件……”2017年年初,縣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向全縣各級紀檢機關提出了“三個一批”要求,發出了開展專項整治,亮劍微腐敗的集結令。
深挖線索 精準發力
“微信搜索‘南岳清風’,進入霍山縣紀委公眾號,就能用手機舉報啦。”縣紀委信訪室工作人員在基層走訪時向群眾介紹道。通過完善信訪平臺,暢通信訪監督舉報渠道,采取信訪舉報、上門走訪、明察暗訪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廣泛動員群眾參與監督,實現縣、鄉、村三級聯動,不斷拓展問題線索發現渠道。
“聚焦重點對象,重點突出瞄準在職村干部和黨員;聚焦重點問題,重點突出瞄準在優親厚友、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擠占挪用、雁過拔毛、揮霍浪費等問題;聚焦重點領域,重點放在扶貧和民生等有關的領域。”堅持三個聚焦,讓線索挖掘有的放矢。
“現在的惠農資金基本打入涉農一卡通,查詢涉農資金‘一卡通’監管平臺,村里哪一戶以什么名義發了錢,發多少,一清二楚,很容易發現問題。今年7月,我們就通過這種途徑,發現了白云庵村書記徐仁波等人虛報冒領現代農業發展獎補資金問題……”運用互聯網+已成為基層紀檢機關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通過強化部門聯動,會同財政、農經、“三資”中心、農保、民政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利用民生工程資金監管平臺深挖問題線索,做到線索摸排“橫向到邊”。線索收集后,對問題線索進行認真分析,注重從一般線索中捕捉特殊線索、從表象中捕捉隱形線索,挖掘深層次違紀違法問題,有效提升線索價值,做到線索挖掘“縱向到底”。
劍鋒所指 沉疴漸消
“6月份,針對宋家河村工作不細致導致群眾上訪問題,鎮紀委決定對該村全體村干部進行提醒談話。上半年,我鎮共排查線索12件,給予黨內警告處分2人,通報批評2人,誡勉談話6人,提醒談話8人……”隨手翻開某鄉鎮紀委的月工作總結,空話套話打頭陣的風格不再,拿出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并且做到充分運用“四種形態”分類處置問題線索。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縣各級紀檢機關共發現問題線索138件,處理112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66人,誡勉談話30人,提醒談話11人,通報批評3人,約談2人。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全縣各級紀檢機關在開展專項整治過程中,堅持“一案雙查”,對專項整治期間發現問題突出的,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的,以及轄區內出現嚴重腐敗案件、影響惡劣的,不僅追究直接責任,還追究領導責任。專項整治以來,下符橋鎮問責村黨支部1個(通報)、村黨支部書記1人(黨內警告);太陽鄉問責村黨支部1個(通報)、村黨支部書記1人(通報)。
“落兒嶺鎮白云庵村書記徐仁波等人虛報冒領現代農業發展獎補資金問題。”
“大化坪鎮青楓嶺村文書戴元祥違規虛報冒領造林補貼問題。”
……
打開霍山縣紀委網站,一個個典型案例讓違紀者紅臉出汗,讓黨員干部自警自省。通過堅持對立案查處的群眾身邊突出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持續釋放了越往后越嚴、處分越重的強烈信號,更彰顯了紀檢機關以決戰決勝之勢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堅決捍衛群眾切身利益的堅定決心。(六安市紀委、市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