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一天下班回家,一家人剛準備吃晚餐時,孫女調皮地站到我跟前叫我,“爺爺,您猜,我今天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要告訴您”。
“什么消息讓你這樣快活的手舞足蹈,快點吃飯,菜都涼了”兒子在一旁催促道。
“讓她講,別打擾她,要鼓勵才對”我阻止兒子的言行,笑著示意孫女繼續。
“這可是您說的,要給獎勵,這可是我用心寫的第一篇作文,今天下午語文老師把它念給同學們聽,還表揚我呢,多不容易噢。”
我放下手中的筷子,肯定地說道,“一定得獎勵,吃完晚飯,你給大家朗誦一下,讓我們也分享一下”。孫女這才放心地與我們共進晚餐。
舌尖上的快感,能喚醒了人們的味蕾與記憶。而在我家,就是一本古舊的《勤學佳話》,傳遞著我們家祖孫四代人心尖上恒久的溫暖。孫女的作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情感,正是對這本書的理解和傳承。
小時候我清晰地記得,父親無幾多癖好,似乎只對讀書情有獨鐘。那時,家中兒女多、負擔重,盡管日子過得清貧,再累再苦,只要稍有空閑,父親便捧書在手,那怡然自得、優哉游哉的神情,令我至今難忘。父親藏書不多,《勤學佳話》卻名列其中。父親對它仿佛格外偏心,用牛皮紙包了封面,即便如此,它仍是藏書中被翻得最爛的。
剛念完小學那會兒,鄉下可讀之書甚少。遇著散落于地的殘缺書報,我也會撿起來看個究竟。見我“歪頭歪腦”的勁兒,父親似乎悟出了什么,一天竟小心翼翼地從箱底取出那本《勤學佳話》交予了我!記得大哥曾為此給我白眼:現在想來,是對我的嫉妒。
那光景,白天除了要按時上學念書,還得幫家人做家務。農村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兒。晚上的時間,我可以好好利用的,停電是很尋常的,我雖沒像《勤學佳話》中那樣“囊螢映雪”、“鑿壁借光”,如豆的油燈下,一頁一頁翻轉,心頭卻暖流涌動。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與我漸行漸近:“數星星的孩子”張衡,“背著錦囊的少年”李賀,“常擬雄心勝丈夫” 的王貞儀,“負薪苦讀”的朱買臣,……那一個個古人勤學的故事乘著微醺的晚風,伴我醉入兒時的夢鄉。一遍遍的誦讀,使我對這本書中的故事既一見如故,又常讀常新。它伴我長大,催我奮進。
時至今日,我能夠寫出一兩篇像樣的文字,并有了一份能夠勝任且收入穩定的工作,《勤學佳話》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我成家立業有了兒子,父親生怕小孫子學業上虎頭蛇尾,不夠專心,剛會識字便忙不迭陪孩子一起閱讀《勤學佳話》。閑暇里,他還讓孩子復述書本里的精彩片段。兒子成了這本《勤學佳話》的第三代傳人。兒子自幼以書中榜樣自勵,奮發勤學,也受益匪淺。
前些日子,父親85歲大壽,我家四世同堂團聚。父親從孫子手中拿過這本珍藏了幾十年的《勤學佳話》,鄭重其事地交到重孫女媛媛手中。
他說,“讀好書,這是咱家的家風。咱家沒有多少財產,但要讀好書、做好人。”剛剛步入校門的媛媛,雖然尚不懂其中要義,但也有模有樣地隨我們一個個讀起《勤學佳話》中的故事來。后來我發現,在她的作文里,《勤學佳話》中的故事也時有引用。
歌德有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勤學佳話》,成全了我家四代人的好學為人之道。一位老友了解了我家四代人與《勤學佳話》的淵源,風趣地說:“一本書情牽四代人,也成一段佳話。”(天長市派駐市規建局紀檢組 秦駿)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