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黨內政治生態“護林員”——一個近期在紀檢監察系統引起熱議的新詞匯,一個體現與時俱進色彩、被寄予厚望與重托的新角色。
如何當好這個“護林員”,是擺在新一屆省市縣紀委面前的必答題。
首先是“學”,用心學習、學以致用,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以新的認識指導新的實踐。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是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紀委七次全會部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新面貌新氣象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四個自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與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本地區實際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具體化,確保管黨治黨責任落實到位聯系在一起的;是與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紀律建設,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聯系在一起的。
落實黨中央要求,跟上中央紀委步伐,合著“永遠在路上”的節拍,準確把握政治生態的“樹木”與“森林”狀況,把黨員領導干部這片“森林”維護好,唯有不斷學思踐悟,才能避免少知而迷、無知而亂,才能具備一雙識別“森林病蟲害”以及可疑“病死木”“枯死木”現象的慧眼、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和“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信心。
接下來就是見諸行動。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再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行行重行行”的宣言書。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鐵八條”的名頭是怎么來的?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何以形成?黨內政治生活為什么能呈現新的氣象?這些,都是砥礪前行、披荊斬棘,動真碰硬、攻堅克難的“產物”。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全面從嚴治黨仍然任重道遠,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考校紀檢干部對政策和策略的把握能力。能不能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把握住重點,關系到紀檢機關能否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
“樹木”與“森林”看似抽象,其實內容非常具體。把發現的問題線索放到全局中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從個別中發現一般,從一般中找出重點,這樣才能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各級紀委就要深入了解所聯系的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黨內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態狀況,抓住“關鍵少數”,結合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用從嚴治黨的尺子來衡量“樹木”與“森林”,有點有面、點面結合,把查辦腐敗案件、嚴肅政治紀律與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大局、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結合起來,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嚴把政治關廉潔關,堅決把隱藏其中的“爛樹”連根拔掉,防止病毒蔓延。對于問題嚴重的腐敗分子,“打”和“拔”要起到震懾、警示效果。
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知易行難,是個挑戰。各級紀委要緊緊圍繞監督執紀問責、實踐“四種形態”,持續深化“三轉”。“四種形態”是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具體化,是處理好“樹木”與“森林”關系的深化,為的就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任何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只要不諱疾忌醫、固執錯誤以致不可挽救,都要幫助他把病治好。紀檢干部要提高思想政治水準和把握政策能力,敢于、善于用黨的理想信念宗旨、黨章黨規黨紀去教育挽救,把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方針體現在治“病樹”、護“森林”中。(陳治治)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