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jīng)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清朝后期,湖南雙峰出了一位連毛澤東都“于近人獨服”的“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他多次通過家書教育家人:“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銀錢、田產(chǎn)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他臨危之際,留下“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十分惶恐慚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慎獨則心里平靜;主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的遺囑,對其子孫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其長子曾紀澤成為清朝后期出色的外交官;小兒子曾紀鴻一生鉆研數(shù)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后,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實現(xiàn)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愿。
“家風”亦即“門風”,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是可以一代一代傳承、延續(xù),逐步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特定的風俗、習慣、作風。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非同小可,因此其家風并不屬于私域,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第八條明確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全體黨員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領導干部手執(zhí)權力重器,自當帶頭從家庭做起,以家風建設助力作風涵養(yǎng),以家庭和睦引領社會和諧。
新時期,許多黨員干部留下了不少“家教經(jīng)典”,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范。黨的好干部、蘭考縣委原書記焦裕祿,在其大女兒中學畢業(yè)時,許多縣直機關都表示,可以安排好其工作,而焦裕祿全部婉言謝絕,直接安排到基層,到縣醬菜廠上班,如此好的家風至今都影響著后人,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學習、膜拜。“死后,請把我的骨灰埋在東山……”,福建省東山縣委原書記谷文昌在去世前向組織訴說了唯一一樁心愿,并要求家人在其去世后拆了家中的電話,連同組織配發(fā)的手槍、自行車等一并上交組織。鳳陽縣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用他的言行忠實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然而卻沒有時間孝敬深明大義的老母親……
從清朝的曾國藩,到建國初期的焦裕祿,到新時期的谷文昌、沈浩等,其良好的家風,影響著家人,也影響著后人,這種好家風帶入社會,就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進一步推動著黨風政風,影響著廣大黨員干部砥礪前進,指導著廣大黨員干部在祖國各條戰(zhàn)線上為建設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好家規(guī)帶出好家風,好家風培育出好兒女,而不良的家風,如同鮮花掩映的陷阱,錯位的親情好像溫柔軟滑的絞繩,引導家人走向歧路。蘇榮一人當官全家撈錢,上演“全家腐”;周本順“家風敗壞”,對親屬放任縱容,因此,當家長倒臺后,家庭成員被“一鍋燴”就不足為奇了。(淮北市杜集區(qū)紀委 李勇)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jīng)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