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5月13日,銅陵市義安區第八屆“5·10”思廉日期間,義安區紀委監委組織全區鄉鎮(辦)、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銅陵監獄,開展“高墻內外法紀為鑒”——領導干部沉浸式警示教育活動。曾經的領導干部淪為階下囚的現身說法、冰冷的監舍環境,如重錘般敲擊著在場人員的心靈,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一念之差”與“一墻之隔”的巨大反差。這場直擊心靈的教育,正是該區持續擦亮“5·10”思廉日品牌的生動實踐。
自2018年首屆活動舉辦以來,義安區紀委監委連續八年以“5·10”思廉日為抓手,持續擦亮廉潔文化品牌,推動崇廉尚潔之風從“文件”走向“文化”,從“會場”浸潤“心田”。
品牌筑基:從“一個日子”到“一種習慣”
“5·10”諧音“我要廉”,既是提醒黨員干部繃緊廉潔之弦的“警示鐘”,也是面向全社會傳播廉潔理念的“播種機”。八年來,義安區紀委監委緊扣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部署,將“思廉日”活動納入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一盤棋”,通過“一年一主題、一屆一創新”,推動廉政教育從“單向灌輸”轉向“雙向共鳴”。
“我們以‘思廉日’為載體,將本地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基因轉化為現實教材?!痹搮^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具體實踐中,義安區深挖本地歷史文化資源,把古代清官廉吏剛正不阿的事跡、韻味悠長的家風家訓等巧妙融入活動內容,讓黨員干部和群眾在熟悉的文化場景中感受廉潔文化的魅力,使廉潔理念真正入腦入心,實現從特定日期的活動向日常習慣養成的轉變。
創新賦能:從“傳統課堂”到“全民參與”
從首屆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成果展、簽名承諾,到第八屆的“高墻內外 法紀為鑒”沉浸式警示教育,八屆“思廉日”累計舉辦活動420余場,覆蓋黨員干部及群眾超4萬人次,實現“線下+線上”“教育+實踐”的立體化升級。
線下,全區70余家單位結合職能分工,將廉潔教育深度融入本職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區教體局開展廉潔故事演講活動,學生們用稚嫩而堅定的聲音講述廉潔小故事,傳遞崇廉尚潔正能量;老洲鄉開展清風綠道健步走活動,將廉潔教育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實現“寓教于樂、寓廉于行”。線上,利用“義安廉田”新媒體平臺開設“5·10”思廉日專題專欄,定期發布廉潔微視頻、廉政故事及警示教育案例等內容,吸引眾多網民關注,有效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
成效彰顯:從“文化品牌”到“治理效能”
八載深耕,“思廉日”不僅成為義安廉潔文化的“金名片”,更轉化為凈化政治生態的“助推器”。自2018年以來,全區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數及信訪舉報量呈現逐年遞減的良好態勢,而群眾的滿意度則在持續提升。
通過持續開展“思廉日”活動,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廉潔意識顯著增強,政治生態不斷優化,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障。
從“5·10”出發,向每一天延伸。義安區紀委監委以八屆“思廉日”的生動實踐證明:廉潔文化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座燈塔,唯有深耕細作、久久為功,方能以文化人、以廉潤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廉動力”。(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