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這片撂荒地,以前坑洼不平,雜草比人還高,沒人愿意承包,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現在成了香餑餑。”近日,天長市紀委監委針對耕地保護開展下沉監督,鄭集鎮川橋村65歲的村民周大爺,說起自家的田地樂開了懷。
近年來,天長市紀委監委堅持強監督促發展,將耕地保護監督納入政治監督重要內容,構建“日常監督+案件查辦+專項治理+監督跟進”工作閉環,壓緊壓實鎮(街)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助力解決撂荒地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該市紀委監委緊盯項目立項、規劃、招投標、資金管理使用、工程質量、工程管護等關鍵環節,建立“室組地”聯動機制,做實做細日常監督。由相關紀檢監察室統籌協調,派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各鎮(街)紀(工)委蹲點督導,劍指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確保資金安全、項目落地、政策落實。
去年以來,在耕地保護專項監督檢查中,天長市紀委監委共發現違法圖斑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整改監管缺位、工作作風漂浮等方面問題22個。在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鎮(街)整改基礎上,找準問題癥結,提出工作建議,推動出臺《天長市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十條措施》,從強化執法監管、亂占耕地建房整治、土地流轉規范等方面修訂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耕地紅線是國計民生,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監督一刻也不能懈怠。”天長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把監督探頭架設到田埂上,把執紀力量下沉到泥土里,以“長牙齒”的監督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