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中央八項規定如同一把“金鑰匙”,開啟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壯闊征程。從“徙木立信”的莊嚴承諾,到“成風化俗”的久久為功,作風建設始終是黨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的紐帶。回望十年實踐,成效顯著卻未敢懈怠;展望未來之路,以上率下的領導示范、久久為功的堅持精神、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是破積弊、樹新風的“利刃”,更是聚民心、強根基的“法寶”。
以上率下,以行踐諾,方能立信于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古訓道出垂范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之初便立下誓言:“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從廣東考察不封路、不鋪紅毯,到艦艇上與戰士同餐共飲;從梁家河午餐的樸素收條,到云貴之行“條凳座談會”的親民之舉,總書記以行動詮釋“打鐵必須自身硬”。正如《論語》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上而下的表率,讓“關鍵少數”成為作風建設的“風向標”,更讓群眾看到“共產黨最講認真”的底色。湖南常德村部掛牌從38塊減至12塊,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印證了“約束即保護”的辯證邏輯。作風之變,始于“頭雁”領航,成于全黨同心。
久久為功,化風成俗,方能固本培元。“釘釘子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習近平總書記以泰山挑夫不歇“快活三里”的智慧告誡全黨:作風建設需“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間,黨中央以“釘釘子精神”步步推進,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接訴即辦”到“一網通辦”,制度之網越織越密。古語云:“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連續137個月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據、查處76.8萬件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既彰顯鐵腕治黨的決心,亦揭示作風問題的頑固性。“風氣為之一新”背后,是“由風及腐”的憂患意識,是“修煉共產黨人心學”的治本之策。唯有以制度固長效,以文化潤人心,方能將“一時嚴”升華為“一直嚴”。
人民至上,民心為本,方能行穩致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訓道出執政根基所在。八項規定之效,不僅在于管住“一張嘴”、剎住“一輛車”,更在于贏得“無數心”。94.9%的群眾滿意度,是對黨“認真辦事”的信任票;延安蘋果園的“金扁擔”,是“不吃人民的蘋果”到“讓人民挑上致富果”的深情跨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從錦州戰役中解放軍不摘百姓蘋果的歷史佳話,到新時代“親”“清”政商關系的實踐創新,作風建設始終以“人民獲得感”為標尺。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唯有將“群眾觀感”作為檢驗作風的“晴雨表”,方能以黨心聚民心、以黨風領社風。徙木立信,十余年磨一劍;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六安市金安區橫塘崗鄉 汪立鑫)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