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會議室內,蚌埠市禹會區紀委監委專項檢查組正在逐頁審閱長青鄉石巷村的租賃合同。“這份租賃合同屬于超長期合同,并且合同要素也不齊全,必須立即整改。”檢查人員嚴肅指出。
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是村級“三資”管理的重要內容,直接關乎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群眾利益。今年以來,該區紀委監委持續聚焦群眾身邊的“小切口”問題,以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整治為突破口,督促長青鄉、馬城鎮共36個村開展自查自糾,建立合同信息、問題類型登記臺賬,并制定對應整改措施,對上報的問題臺賬,實行鄉鎮黨委、政府主要同志“雙簽字”,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推動專項整治走深走實。
為充分發揮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等職能部門監管作用,該區紀委監委牽頭成立專項督導組,推動各村對排查出的合同問題逐個銷號,對已整改的合同問題組織“回頭看”,確保清理規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激發群眾自治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通過 “閉環 + 銷號” 管理模式,嚴防清理整治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已推動182個合同完成整改。
“我們要把整改成效轉化為制度成果,真正守好村集體的‘錢袋子'。”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推動健全完善村級集體‘三資’監管機制,助力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蚌埠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