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通過建立已死亡人員領取殘補監督模型,實現死亡人員與殘補領取人員數據有效比對,發現全區8個鄉鎮街道存在已死亡人員領取殘補資金問題……”日前,淮南市謝家集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運用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監督模型進行信息比對,生成了22條預警信息。
2024年以來,謝家集區紀委監委深化運用大數據技術豐富監督手段,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推動基層干部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
壓實責任全面“建”。為了推動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工作的深入開展,區紀委監委要求紀檢監察室從職務犯罪典型案例中提供建模思路,派駐紀檢監察組結合被監督單位特點提供建模思路,鄉鎮街道從日常監督中提供監督思路,信息技術室進行模型搭建、數據碰撞,黨風政風監督室做好預警信息分發,案件監督管理室做好線索督辦。通過壓實責任、共同參與,在全委形成了主動建模監督、數據賦能監督的意識氛圍。
聚焦問題深入“查”。區紀委監委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圍繞民生領域重點事項,通過建立大數據監督預警模型,把監督需求和異常問題信息銜接起來,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精準比對,助力發現線索背后的廉政風險和腐敗問題,并實現同類型違規違紀違法問題“一網打盡”。2024年來已建立死亡人員領取低保、死亡人員租賃公租房等監督模型4種,發現問題線索33個。
綜合分析系統“治”。針對預警信息反饋和線索查辦情況,區紀委監委深入分析問題線索規律及特點,識別出行業性、領域性問題,全面總結經驗,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的思路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職能部門、基層單位以一案整改促一域治理,實現專責監督與行業監管同向共趨、同頻共振。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信息技術服務紀檢監察工作、大數據賦能監督上持續發力,充分發揮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作用,實現數據多維度碰撞比對,不斷拓寬監督的深度和廣度,為紀檢監察機關提供靶向指引點和工作突破口。”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