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界首市,光武鎮大劉寨村、北街社區的道路修好了,群眾出行問題解決了;新馬集鎮謝廟村、大黃鎮大黃村公示欄內容及時更新了,群眾知情權提升了;顧集鎮劉老莊村、陶廟鎮蔣莊村垃圾清理及時了,村容村貌大變樣;穎南街道碾石社區、曹寺社區路燈亮了、監控裝好了,群眾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了……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解決,是界首市委通過對村(社區)開展“微巡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縮影。
近年來,界首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在統籌開展鎮村一體巡、專項巡村的基礎上,創新開展對村(社區)“微巡察”,聚焦黨委關注要事、基層治理難事、群眾關切實事,通過“黨委出題、監督選題、群眾點題、巡察破題”監督模式,緊盯重點村、重點人和重點事,以“小切口”精心選題、精細答題、精準解題,推動巡察工作向精準化拓展、向重點領域發力、向基層一線和群眾身邊延伸。
“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哪里問題集中,哪里群眾的反映強烈就將巡察利劍指向哪里。”界首市委巡察辦主要負責同志介紹。為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界首市委堅持把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作為“微巡察”的主攻點、著力點。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等“國之大者”,選取9個軟弱渙散、基層治理矛盾突出的村(社區),開展重點監督;聚焦市紀委監委日常監督情況,選取3個問題易發多發、信訪反映集中突出的村(社區),靶向開展巡察監督;聚焦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對村級集體“三資”、農村供水保障等六個“小切口”開展“微巡察”;通過12345“民聲呼應”、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分析出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安置區交房難”等問題開展“微巡察”,督促安置群眾1800余戶,打通連接“斷頭路”1100米,修復安裝路燈108盞,布點安裝監控75個,退還截留挪用14戶群眾的租地款2.15萬元,發放200多萬元村集體收益分紅,真正讓群眾感受到巡察就在身邊。
堅持把解決突出問題、共性問題與健全機制、深化治理有效銜接,突出立行立改、邊巡邊改和標本兼治有機結合,通過交辦單、提示單、督辦函、監察建議書等方式,推動市領導、業務部門、巡察機構和鎮村同向發力、同題共答,充分發揮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作用。目前,全市159個村(社區)已巡察149個,其中對20個重點村(社區)開展“微巡察”,發現問題275個,移交村干部問題線索34件,已立案20件,黨紀政務處分22人,挽回經濟損失162萬余元。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對村(社區)‘微巡察’,在精準選題、力量整合、靈活方式、以巡促治上持續發力,切實增強對村(社區)巡察質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界首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