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旅游活動安排,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操辦其子婚宴,違規公款吃喝,違規出入私人會所……”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7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進行公開通報,廣東、貴州、上海、廣西、山西、陜西、遼寧等地紀委監委也分別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一個個節點的堅守,一則則通報的警醒,意在告誡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從小處嚴起來,從細處抓起來,謹防“涓流不止,溪壑成災”。
小貪小腐就像涓涓細流,如果不從源頭上勤加防范,任其日積月累地瘋長泛濫、浸泡沖擊,清廉的堤壩就會滲漏垮塌,終致一瀉千里,釀成“溪谷山溝中泛濫成災”的大禍。縱觀近年來披露的典型案例,一些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不少就始于節日期間所謂的“禮尚往來”“人情往來”,進而“水滴石穿”,禍由貪生。“禮尚往來”雖為人之常情,但黨員干部如若放松了思想之弦,忽視了蟻穴之害,很容易讓“小意思”變成“大意思”,于不自覺間落入人情“陷阱”,隨后在小事小節上層層失守,直至深陷貪腐泥潭不能自拔,最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從忽微之恙最終發展到無窮之禍。
在如何“止涓斷流”上,唐代宰相陸贄為后人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唐德宗時,陸贄官居宰相,為官清廉正直。唐德宗知道后,既為其清廉而高興,但也怕他過于清慎,影響了上下左右的關系,于是特地傳下一道密旨提醒他過于廉潔,有點不近人情,不妨收點小禮品。有了皇上的“恩準”,換作旁人或許會慢慢地變得肆無忌憚,可陸贄對此非常痛心,進諫反駁:“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是以涓流不絕,溪壑成災矣!”此后,陸贄依然堅守清廉為官的原則,始終不渝。在陸贄的勸諫下,德宗對其更加敬重,官場亂象也得以肅清。
時空轉換,不變的是為官者理當堅守清廉的本色。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講述了蘭考歷史上清官張伯行的故事。清代張伯行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清官第一”,他任福建巡撫之際,為剎住風靡一時的饋送歪風,專門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習近平總書記大段引用并闡述道:“‘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我看,這也可以作為一面鏡子。”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則官箴意在提醒黨員干部要重視小事小節,恪守廉潔本色,才能在亂云飛渡的復雜環境中不迷失方向,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不繳械投降。
小事小節看似微小,但折射黨性、反映作風、影響政風,關系到人心向背。前進道路上,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時刻保持趕考的清醒和謹慎,吸取“涓流不止,溪壑成災”的古訓,既在“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上不舍尺寸之功,也在“杜漸防萌,慎之在始”上不捐毫末之益,越是在關鍵節點越要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不以“吃點喝點沒什么”而放縱,不以“拿點要點不打緊”而妄為,時時守住清正之風,處處把牢廉潔之念,真正做到講黨性、重原則、正品行,永葆黨員干部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界首市紀委監委 張楠楠)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