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民生利益無小事,群眾期盼處就是正風肅紀反腐的發力點。今年以來,合肥市紀委監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熱點難點,強化精準監督執紀,推動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從有了這個鋪子,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上班時間更靈活,可以照顧到家里。”日前,家住長豐縣雙鳳經開區金寧社區的居民賈瑞文在家門口的“寧家鋪子”做起了小生意,成為社區的“手工達人”。
此前,長豐縣紀委監委在開展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期間發現,雙鳳經開區存在社區配套用房未移交、開發商私自出租抵押等問題,既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又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金寧社區“寧家鋪子”便民服務點是由相關公司置換移交的社區配套用房改造而來的,位于該社區悅城小區負一層,面積約400平方米。
同樣感覺到便利的,還有居住在雙鳳經開區阿奎利亞社區上學苑小區的居民。自從將收回的配套用房改造成580平方米的菜市場,該小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實惠的新鮮菜。這不僅讓居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還提供了近80個就業崗位。
收回的是集體資產,盤活的是優質資源,建設的是民心工程。
“通過成立整改工作組,重點圍繞民生發展、居民服務等方面,我們將收回的配套用房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菜市場、便民活動中心等民生設施,努力做到物盡其用。”雙鳳經開區管理委員會社會發展中心副主任張榮臻表示,將持續收集群眾意見,對社區用房進行統籌規劃,爭取最大程度服務于群眾,增進民生福祉,推動集中整治成效群眾可感可及。
“不用帶手機,也不用帶現金,‘刷臉’就可以結算,方便又安全。”每天中午,家住廬陽區海棠街道的老人周繼勇就會來到位于海棠花園小區的社區老年食堂就餐。葷菜6元一份,半葷+素菜3至4元一份,點完站在點單臺前“刷臉”,就可以吃上一份實惠午餐。
為讓助餐服務更方便、快捷、安全,日前,廬陽區在全省率先試點安裝“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在轄區所有助餐機構上線。
據了解,廬陽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目前超過10萬。為保障轄區老人在家門口能吃上“暖心飯”,廬陽區紀委監委緊盯養老惠民政策落實,采取“室組地”聯動,通過列席會議、走訪調研等方式,圍繞老年助餐項目建設、運營質量、獎補發放等方面加強監督,推進民政、市監、鄉鎮(街道)等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盡責,保障老年助餐這一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落實。
截至今年11月,廬陽區共建設運營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71家,其中老年食堂31家、助餐點40家,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同時,駐區委政法委紀檢監察組積極發揮“探頭”作用,推動區民政局和“餓了么”“美團點評”等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合作,直接將飯菜配送至老人家中,打通養老助餐“最后一公里”。
廬陽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方守林介紹,未來將繼續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深入一線,傾聽民聲,匯集民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真正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合肥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