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曹杰友(太湖縣文聯原副主席,安徽省趙樸初研究會理事,太湖縣政協文史委特聘委員):
樹林沖李氏,在明清之際,名賢踵繼,累代為官,皆有濃重的家國情懷,在京城和地方任職,多樹政聲。尤其在乾隆、嘉慶、道光等年間,李氏家族無論個人的政績成就和還是集體對國家的貢獻,皆高光耀眼。作為載入史冊的樹林沖李氏家族主要成員,賦予中國優秀傳統“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和家國情懷,以良好的家風為社會樹立正面的榜樣。他們崇文尚學,敦親睦鄰,扶困濟貧,淡泊名利,一心為公,廉潔從政,激勵家族成員追求上進,報效國家,為普羅大眾樹立了高尚的人格標桿,引領著時代的進步,至今仍被世人稱道。
歐陽冰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湖縣作家協會主席,黃梅戲《“六大人”還鄉》編劇):
“一時之語,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語,可以共之天下。”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注重家庭家風家教建設。在太湖縣三百多家姓氏里,幾乎都有家風家訓,或記載于宗譜之中,或昭示于族堂之上。“重人倫,敦孝悌,明禮讓,矜門戶,厚風俗。”規范本姓子弟的各種行為,教育他們從小廉潔自律,崇文重道。《太湖縣志》載:“人率性真直”“風土清美”。在這種家風家訓教育下,產生了眾多清正廉潔之家族,造就了一代代人才輩出。
為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教育、示范、引領、導向作用,近年來,太湖縣紀委監委立足我縣“十五廉”工程建設實際,深入挖掘我縣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了“太湖縣廉潔文化館”“太湖縣廉潔文化公園”等廉潔文化教育基地。通過太湖縣地方歷史名人李振祜(“六大人”)微服返鄉的故事,我編寫了黃梅戲《“六大人”還鄉》,講述了李振祜有一年微服返鄉,輕車簡從,隱姓埋名,到了太湖縣以后,因為地方官府聽聞“六大人”近兩天要回鄉,便通知所有旅館不準接客,全力接待京城來的大官。李振祜被當作普通過客,住不上旅店,只好住在柴房里的故事。該故事反映了李振祜雖然位高權重,卻不講排場、不擺官架子、不擾民的清正廉明形象。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該戲由縣黃梅戲演藝公司上演后,到各鄉鎮巡回演出,獲得一致好評,并榮獲2023年度“李漁杯”首屆全國清廉戲曲“十佳劇目”。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