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我身為村干部,卻利用職務便利簽訂虛假合同套取資金用于個人開支,造成村集體資產流失,我對不起大家……”日前,面對臨泉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韋寨鎮某村干部崔某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懊悔,并承認了違紀行為。
此前,該縣紀委監委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收到群眾反映,某村3月村集體“三資”財務收支公示信息顯示挖掘機租賃費用異常,明顯高于市場價,存在騙取國家資金問題。經調查核實,發現該村干部崔某多年來利用職務便利簽訂虛假合同,抬高機械租賃費用違規套取村集體資金1萬余元,最終崔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這是該縣紀委監委在開展村級經濟合同清理整治行動時查處的一起典型案例。今年以來,為推動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該縣紀委監委堅持“點題整治”,以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為切入點,開展專項督查清理工作,全面查糾“問題合同”,切實扎緊集體“錢袋子”。
“村集體經濟合同數量多、覆蓋面廣,我們統籌監督力量,協同作戰,構建‘縣紀委監委牽頭+農業農村部門主抓+村(社區)具體整改’的工作機制。”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聚焦合同文本不規范、未履行民主程序、合同租期較長、承包價格異常等突出問題,對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現有村集體經濟合同進行排查,形成問題臺賬,及時反饋各村(社區),做到邊查邊改、動態銷號。截至目前,共清理不合規合同69份,清收資產資源租賃資金164萬余元。
針對清查發現的共性問題,結合案件查處發現的突出問題,該縣紀委監委強化源頭治理,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縣農業農村局舉一反三抓整改,梳理匯編“三資”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同管理制度(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制度(試行)》等4項制度,進一步明確合同基本要求、完善管理流程、理順交易程序等,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有序。
此外,該縣紀委監委充分運用“互聯網+監督”,督促各村將村集體經濟合同的民主決議情況、合同收益收繳情況等納入村集體“三資”公開事項,定期進行公示公開,同時依托平臺的監督、預警功能,實現對全縣村集體“三資”數據的動態監控,精準防控廉潔風險點。目前,通過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等公示公開“三資”信息數據14萬余條。
“我們將持續緊盯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簽訂履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作風、腐敗問題,精準靶向發力,以強監督嚴執紀守好看牢集體‘家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