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村級魚塘承包協議續簽后,租金給到位了嗎?”“有沒有及時上繳到村集體賬戶?”深秋時節,在該市戴橋鎮劉寨村,界首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與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詳細了解該村“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
將曾經困擾村民的一樁樁“煩心事”變成“順心事”,這得益于今年該市開展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自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以來,該市紀委監委選取村級“三資”管理作為“點題整治”重點項目,緊盯涉農補貼發放、惠農政策落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方面,市鎮村三級共同發力,通過監督、辦案、整改、治理一體發力,不斷扎緊農村集體“錢袋子”,助力管好護好農村集體“三資”責任田。
“我們堅持‘室組地’協調聯動,采取聽、查、核、訪等方式,圍繞村集體資金分配、資產管理與資源開發等重點環節,‘一桿子插到底’監督。”該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負責人介紹,該市紀委監委聯動職能部門同題共答、同向發力,通過查看財務賬單、實地走訪、聽取匯報等多種方式,對集體資金轉移支付、專項補助、集體收入等情況進行“解剖式”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列出清單,下發監察建議書或工作提示,督促相關部門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目前,已辦結線索53件,立案23人,黨紀政務處分22人,追繳資金104.97萬余元。
推動農村“三資”常治長效,還要從制度上建強。在認真總結前期整治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該市紀委監委以整治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合同為切入點,聯合組織部門、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專項清理,完善制度機制。圍繞村集體資產家底不清、村集體合同不規范等問題,督促農業農村局出臺《關于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全部進場交易的通知》,印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同示范文本(試行)》,助推全市農村“三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現在好了,魚塘租多少錢、租給誰,咱們老百姓都一清二楚!”說起農村集體產權流轉規范化、透明化,劉寨村村民們紛紛點贊。該市紀委監委還注重強化智慧監督,用好用活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12345熱線和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等渠道,充分運用信息公開、數據分析、監測預警等方式,全方位監管全市各村“三資”底冊、經濟合同、發包處置等情況,也讓群眾心里有了一本明白賬。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聚焦群眾切身利益,‘查改治’一體推進,壓實行業部門主體責任,不斷夯實村集體經濟發展根基,進一步織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網,讓閑置農村集體資源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融活水’。”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