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以前村集體的地包給誰,錢怎么用,我們一點都不知道。現在都貼出來了,我們也能看明白了!”看著村務公開欄里公示的內容,段園鎮毛莊村的毛大爺高興地說。
農村集體“三資”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也是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市紀委監委在日常監督中發現,農村集體“三資”底數不清、管理不嚴、權責不明等問題較為突出。為了進一步理清權責,推動“三資”規范、透明運行,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農業農村部門把摸清底數作為首要任務,建立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臺賬,安排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詳細填寫,動態管理,及時更新,逐一盤清“家底”。
在底數清的基礎上,市紀委監委充分利用信訪舉報、12345熱線、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等渠道,廣泛收集“三資”領域存在的問題,梳理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不規范、村組資金公款私存等問題561個,對存在問題明確整改時限、措施、責任人,建立整改臺賬。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各縣區紀委監委深入鎮村查找問題,抽查整改情況,跟蹤督辦直至問題銷號。截至目前,已整改完畢430個。
針對“三資”管理工作人員能力不足的問題,舉辦專題培訓班,圍繞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注重業務培訓和心得分享相結合、政策指導和實踐案例相結合,對農業部門、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和鎮“三資”中心人員、村級報賬員等財務人員培訓,切實提升關鍵人員工作水平,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隊伍支撐。
為確保“三資”管理常態長效運行,市紀委監委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度規范和權力監督上,壓實縣級組織實施、鎮村具體操作的工作責任,推動修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制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制度20項,推動形成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到位的管理體制,提升集體經濟組織法制化、規范化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突出問題,以強有力的整治護航農村集體‘三資’,看好管住‘微權力’,守好群眾‘錢袋子’,更好地維護村集體和村民的合法權益。”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淮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