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要嚴格按照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加強對工程的前、中、后期管理,堅決杜絕因房屋維修而破壞古村落歷史風貌的行為發生。”在黟縣屏山村舒氏祠堂維修項目現場,黟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提醒道。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黟縣擁有西遞、宏村2處世界文化遺產,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6處傳統古村落,1684幢完整保存的古民居。如何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是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護航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黟縣紀委監委堅持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政治監督“小切口”,開展“監督亮劍·黟脈傳承”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為守護好黟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和根脈提供堅強紀法保障。
為精準有效開展監督,該縣紀委監委印發《“監督亮劍·黟脈傳承”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建立“綜合協調、清單管理、會議調度、定期匯報、督查督辦、通報約談”6項機制。聚焦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工程建設、保護管理等薄弱環節,梳理形成5個方面12個具體問題監督指引清單。專項行動以來,“室組區地”協同聯動,組織開展監督檢查28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87個。
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常態長效,針對專項行動發現問題制定《問題整改驗收銷號辦法》,推動職能部門立行立改問題18個、完成歷史文化遺產修繕49處、行政處罰文物違法案件79起。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題會商會,分析研判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存在問題,找準癥結根源,督促舉一反三。專項行動以來,推動制定《黟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規定》《監督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動機制》等制度18項。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傳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縣紀委監委在履行好監督職責的同時,積極推動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徽州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稟賦,拍攝《碧水“廉”漪潤宏村》《進退之間》等廉潔教育片,編撰《黟山廉韻》《徽州楹聯輯覽》等廉潔教育讀本,打造覆蓋全縣的廉潔文化示范基地(點)18處、編排廉潔旅游線路6條,每年近千萬人次實地體驗,有效激活歷史文化遺產“廉”因子。
“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持續開展監督,壓緊壓實相關部門責任,推動歷史文化遺產煥發新生機。”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