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村集體資源重新發包,增加了村里的收入,基礎設施又能建了,大家都很高興。”銅陵市郊區楓林村村民得知楓沙大圩又再次承包,且承包金額提高后紛紛表示。
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對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推動農村產權溢價升值,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銅陵市郊區紀委監委精準選定“小切口”,組織實施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問題專項整治,全面起底梳理合同期限過長、發包金額過低、到期重新發包不及時等問題。排查中發現,灰河鄉馬洼村的15畝場地2022-2023年兩年租金應交未交,合同履行不到位。區紀委監委及時反饋該問題并全程跟進,督促鄉政府同村“兩委”一起向承包方面對面溝通、講明情況,3.6萬元承包金已及時繳納至村集體賬戶。
專項整治以來,郊區共摸排552宗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其中資源發包467宗,合同金額3977.92萬元;資產發包85宗,合同金額617.82萬元,督促整改問題34個,收回資金55.15萬元。
“做好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工作,是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也是縱深推進群腐集中整治的突出要求。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圍繞發包是否規范、群眾是否受益等主題,強化監督保障,切實保障和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合法權益”。郊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