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日前,安徽省阜陽市紀委監委督查組在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監督檢查時,群眾反映的界首市戴橋鎮劉寨村村干部李某某名下實有耕地與流轉土地登記面積不一致問題引起了督查組工作人員的注意。
經查,李某某利用負責劉寨村流轉土地測量登記、租金發放工作的便利,將該村2畝村級預留地登記在自己名下謀取私利。最終,李某某受到嚴肅處理,違紀款項被追繳并納入村集體“三資”賬戶管理。
農村集體“三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基層監督的重點內容。阜陽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注重監督、辦案、整改、治理一體發力,推動健全集體“三資”監管體系,著力破解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切實守好集體“錢袋子”。
該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深化運用“專責+專業”監督方式,該市紀委監委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職能部門,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強化監督檢查,聚焦集體資產管理、集體經濟合同、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深挖背后存在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同時,該市紀委監委壓實有關部門整改責任,督促其邊查邊改、動態管理、對賬銷號,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公示公開是重要一環。該市紀委監委推動加大農村集體“三資”公開公示力度,綜合運用村務公開欄及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公開集體“三資”使用管理情況和政策依據,及時受理群眾投訴,方便群眾知“家底”、查“家務”,實現公開全面透明、監督實時在線。
該市潁州區馬寨鄉朱大莊村實施農業生產“大托管”項目,村民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實施托管,在托管過程中,該村嚴格規范村集體資金使用管理,將各項事務及時向村民公開,接受村民監督,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促進農戶實現增收。“項目的每個流程和資金使用、收益、分紅情況都公示給我們,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該村村民介紹說。今年6月,該村120戶村民股東共計領取64.6萬元分紅。
此外,在該市紀委監委督促下,市農業農村局還對農村集體資產全面核查起底,將1668個涉農村(居)集體資產數據錄入監管服務平臺,實現“一網通管”。按照“村財鄉管”要求,167個鄉鎮集體“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均設立村級財務審核記賬中心,1668個村(居)設立村級財務報賬員崗位,切實守好看牢集體“家底”。(通訊員 于博)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