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走進鳳陽縣武店鎮卻巷村西瓜種植地,一個個鋼架大棚整齊排列著,大棚內一個個西瓜在瓜藤和綠葉的遮掩下若隱若現、長勢喜人。
“我今年種植了5畝多大棚西瓜,施用的都是農家肥,口感好,很受消費者歡迎,今年畝產西瓜達9千斤,畝產值可達3千多元。”種植戶張年文介紹。
張年文只是武店鎮卻巷村大棚生產種植戶的其中之一。據了解,該村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瓜果等特色產業,助推村強民富。目前該村流轉土地60余畝,種植大棚50余個,年畝經濟效益純利潤預計達1萬余元。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和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村集體資金多、項目多,村級監督的工作也越來越重。”卻巷村村務監督會主任說道。
集體“三資”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從“小切口”入手,部署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聚焦責任落實、干部作風和廉潔風險等重點,緊盯資金監管不到位、資產資源處置隨意、村級債務風險突出等薄弱環節,靶向施策,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
實踐中,該縣紀委監委以推動工作層面協同、監督層面聯動為重點,探索形成了聯席會商和“人防+技防”兩個機制。依托聯席會商機制,與職能部門定期碰頭,會商研判突出問題,謀劃協同工作項目,推動各類監督條塊結合,壓實責任。針對村集體“三資”管理涉及層級、項目、資金多的特點,大力推進“智慧村務”、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三資”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責任、監督、權力、負面四項清單,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運行,從源頭上遏制群眾身邊“微腐敗”。
為實現靶向糾治、精準監督,該縣紀委監委定期分析研判日常監督、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梳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易發高發問題,形成監督重點清單,相關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照單”監督,確保精準發力。對情節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挖背后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從嚴從快查處,推動農村“三資”管理規范化。今年以來,已發布集體“三資”管理類公示信息1.07萬余條,受理群眾投訴38件;查處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127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人。
“加強‘三資’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是保障村級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農村“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常態化監督,堅決嚴厲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全力守好農村集體“錢袋子”,為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