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農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情況公開了嗎?”“你們村存在部分財務憑證記賬日期錯誤,且憑證粘貼不規范等問題。”“村集體部分固定資產未進行登記造冊,要立即整改、清產核資、摸清家底。”近日,臨泉縣第六紀檢監察協作區深入一線,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督檢查。
農村集體“三資”是群眾關心關注的“錢袋子”和“家底子”,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契機,持續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的監督。會同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運用“大兵團”作戰模式,發揮“室組地+職能部門”聯動作用,集中力量開展貼身式、清單式、下沉式監督,發現并整改問題25個,推動基層監督治理融成“一張網”。
為確保問題找得準、查得深、改得實,該縣紀委監委先后2次召開座談會,深入一線鎮村走訪,綜合群眾反映、黨員干部建議和日常監督、審查調查發現的突出問題,選定“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租賃不公開不規范”作為該縣個性化整治項目。通過“小切口”精準解剖,全面清倉起底“三資”問題線索,著力深挖背后的“責、風、腐”問題,以執紀問責清病灶,以問題清單促整改,推動建章立制補齊短板,全力扎緊集體“錢袋子”,讓“家底賬”更透明。截至目前,共查處農村集體“三資”有關問題7起8人,挽回經濟損失12.6萬元。
此外,在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上線專用公示模板,督促各村將村集體“三資”使用明細、資金狀況等,通過“監督一點通”平臺和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公開,做到資金賬目清、資源分布清、資產底數清、主體歸屬清,促進“三資”管理規范化、監督智慧化,讓村集體“三資”曬在陽光下,從源頭上減少農村基層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違紀違法問題。
“農村集體‘三資’是基層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領域,我們將對濫用職權、貪污侵占、優親厚友、不擔當不作為等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做到‘查改治建’貫通發力,切實守好集體‘家底’。”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