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基層監督是紀檢工作的“前沿哨兵”,是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糧食產業集團紀委從壓實責任、整合力量、創新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織密織牢基層監督網格,打通基層監督“末梢”,努力提升基層監督質效。
強化貫通協同,擰緊監督責任鏈。調研發現,部分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對自己的身份意識和職責認識模糊,或多或少存在不會監督、不愿監督、不敢監督問題,甚至少數紀檢委員形同虛設,導致基層監督成效不好?;谶@一狀況,集團紀委堅持“兩頭”發力,一是建立聯系包保制度。集團紀委全體干部分別聯系一家二級或三級公司,常態化下沉調研指導、開展作風督查,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并重,把發現問題和整改成效作為包保聯系的主要工作方向和重要考核指標,將包保聯系工作成效納入年度述責述職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強化紀檢委員履職管理。出臺《關于發揮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作用的暫行辦法》,從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履職途徑、提供履職保障、強化考核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督促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更好發揮作用、履職盡責。
創新監督機制,破解同級監督難。為解決點多線長面廣監督難與監督力量薄弱的矛盾和監督渠道不暢問題,集團紀委拓寬思路,創新舉措,真正把上級監督和同級監督貫通起來。一方面探索信息技術手段,研發上線“清風皖糧e碼辦”監督平臺。無需注冊賬號、無需關注公眾號等,只需手機掃描廣泛布設在基層一線的二維碼,便可反映黨組織或黨員干部的違規違紀問題。一方面啟動運行12個“廉情監測點”,廣泛察看、收集廉情。集團紀委負責人每年至少到“廉情監測點”單位接訪、約訪1次,集團紀委干部每年至少全覆蓋走訪“廉情監測點”單位重要客戶1次;在每個“廉情監測點”單位聘任3名作風過硬的特約監督員,協助本單位紀檢干部工作,強化基層監督力量。“以往我們開展監督,大多是查閱資料、實地走訪、接受舉報等基本招數,現在有了監督二維碼,如同架設在公共區域的‘電子攝像頭’,可以有效發現‘闖紅燈’行為;有了‘廉情監測點’,好比反映基層紀律作風狀況的‘情報站’,當我們感知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時可以早提醒早糾正。”集團紀委一名干部感觸很深地說。
堅持刀刃向內,堅決防治“燈下黑”。集團紀委出臺的《所屬公司紀委考核辦法》《“一案雙查”責任追究辦法》等規章制度為集團紀檢干部戴上“緊箍咒”。前者規定,集團紀委對所屬公司紀委書記的專項考核結果直接作為所屬公司紀委書記、副書記和紀委內設部門年度綜合考核結果;后者規定在查辦案件過程中,既查黨員干部的違規違紀問題,又查監督執紀過程中紀檢干部是否存在違規違紀行為。兩個辦法對集團基層紀檢干部履職行為進行了規范和約束,對該發現的問題沒發現、對發現的問題不處置不督促整改等履職不力的,或者不能勝任紀檢崗位的予以調整。今年以來,集團紀委采取隨機抽查、現場檢驗、不打招呼等方式開展3次作風督查,注重借機對紀檢干部的工作狀態、紀律作風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針對發現的紀檢干部力量薄弱、身份意識不強、工作標準不高、監督意愿不強等問題,集團紀委態度鮮明,不護短、不遮丑,及時解決到位、處置到位。集團今年以來累計調整交流紀檢干部7人,采取責令檢查、批評教育、談話提醒等處理紀檢干部6人。“打鐵必須自身硬,干部作風建設首先要從紀檢干部抓起、管起、嚴起,只有紀檢干部自己做好了,才有資格去監督執紀,才有底氣去動真碰硬,才能以紀檢干部的好作風帶出其他干部的好作風。”省糧食產業集團紀委負責人如是說。(省糧食產業集團紀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