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田間灌溉渠的水泥悄悄鋪薄1厘米,每公里便能“偷走”一筆巨款;項目招投標圍標串標,甚至層層轉包至村民組長、評審專家手里;重“面子”輕“里子”,土壤改良畝均投入不足50元……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一些“隱性問題”和“地下腐敗”,安徽探索建立“紀檢監察+行政執法+行業專家”的監督新模式,助力當地加速邁向“千億斤江淮糧倉”。
“一句話就能讓心里有鬼的人渾身冒汗”
平整的田野上阡陌縱橫、溝渠分明,路是路、井是井、水是水、苗是苗……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農業、建筑、水利、招投標等多個行業,“隔行如隔山”,這是監督執紀存在的現實難點。安徽省淮南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宋遜田說,如果不懂行,即使接到線索,到現場也很難找到證據。
安徽省廣德市紀委監委干部深入高標準農田建設一線監督檢查 何瑩 攝
50多歲的宋遜田皮膚黝黑,這是夏天“下田”曬出來的。2023年6月,在安徽省委部署下,安徽省紀委監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專項監督治理,包括宋遜田在內的很多紀檢干部,三伏天帶著草帽、汗巾到基層一線“下田學藝”。
深入田間地頭,跟著專家學,向群眾請教……在建設現場,一個個紀檢干部逐漸從外行變成“懂行”。
偷工減料是一個常見問題。在淮南市田家庵區曹庵鎮,紀檢監察干部發現一條長達數公里的灌溉渠混凝土壓頂,被施工方悄悄鋪薄,最薄處不足設計厚度的30%,積少成多能“偷走”一筆巨款。在天長市,銅城鎮龍崗社區原黨總支書記王某某,因虛列支出、套取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被嚴肅查處。皖中某縣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土壤改良投入畝均還不到50元。
“現在紀檢干部去田間監督,一句話就能讓心里有鬼的人渾身冒汗。”淮南市紀委副書記徐平說。
多方“組隊”聯動監督,“四盯四看”增強震懾
紀檢監察干部能這么快進入狀態,離不開工作機制性創新支撐。在安徽淮南等地,建立起“紀檢監察+行政執法+行業專家”的新型監督模式,形成一支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由農業、住建、水利、審計及行政執法等部門協同,施工管理、招投標、審計驗收等領域專家參與的“特別行動隊”。
新型監督模式解決了專業性問題,還解決以往存在的“查實難”“懲處弱”等薄弱環節。“以前發現問題主要以罰款為主,現在不僅罰錢還要‘罰資質’,讓一個企業違法后‘一處受罰、處處受限’,比如一段時間內不能再參加招投標。”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朱濤說,各部門協作聯動形成一個查處、整改、治理閉環打擊鏈條,震懾警示力大大增強。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領域,安徽紀檢監察機關形成“四盯四看”工作機制:緊盯項目前期、招投標、施工管理、資金支付4個主要環節,通過看現場、看資料、看質量、看審核把關尋找疑點問題。
在蚌埠市五河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聯合監督檢查時發現,當地的高標準農田里竟然存在幾千畝水產養殖坑塘,經調查是少數鎮村干部失職失責,默許放任一些承包經營農戶擅自對配套高標準農田的灌溉水塘開挖搞養殖,當地農業管理部門監管也不到位。
另外,安徽省紀委監委還通過全面推行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信息平臺等方式,暢通拓展群眾舉報渠道。
安徽省紀委監委駐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監察組組長李子杰告訴半月談記者,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必須堅持以查促改、以改促治,督促主管部門加強找準問題癥結、監管漏洞、機制短板,切實在標本兼治上下功夫。(徐海濤 朱青)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