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記者近日從安徽省紀委監委獲悉,2023年,該省市縣兩級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共處置問題線索14507件、立案3871件、處分3259人,同比分別增長35.6%、65.1%、47.2%。這是該省持續深化派駐機構改革、以上率下強化市縣派駐監督職能作用取得的新成果。
“派駐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必須把加強市縣派駐機構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安徽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去年,該省紀委監委把推動更好發揮市縣派駐監督作用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加強領導指導,督促市縣紀委監委結合實際整合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強化執紀問責,進一步擦亮市縣派駐監督“探頭”。
去年7月,望江縣人民法院退休干警方某某被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并被調整退休待遇。此前,望江縣紀委監委駐縣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在參與辦理一起案件時,發現了方某某存在違規經商辦企業等問題線索,遂按程序將該線索作為自辦件進行初核。
“駐縣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辦案力量薄弱,且該案案情復雜、涉案金額較大。經研究,我們將案件交由縣紀委監委第三派駐紀檢監察協作區進行辦理,很快查清了問題線索。”望江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曹林介紹,該縣將全縣16個派駐機構整合為5個派駐紀檢監察協作區。協作區由縣紀委監委直接領導、統一管理,經授權可統籌調配使用派駐人員力量,組織專項檢查、交叉檢查,開展聯合審查調查。
力量配備弱化、年齡結構老化、協作機制僵化是一些市縣派駐機構存在的共性問題。安徽省紀委監委推動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試點“小組變大組”,優化機構設置,整合監督力量,通過“室組”聯動、“組組”聯合,逐步形成“聯”的合力。
為破解派駐監督力量分散等問題,亳州市、安慶市、臨泉縣、渦陽縣等地將派駐機構劃分為若干協作區或審查調查協作組,統一調配人員力量,變“單打獨斗”為“集群作戰”。蚌埠市設立衛生健康系統紀檢監察協作區,抽調20人設立4個紀檢監察組,采取交叉監督檢查、協作聯合辦案等方式開展工作,補齊重點領域監督短板。蕪湖市探索實施“派駐機構+機關紀委”協同監督模式,推動被監督單位成立44家機關紀委,優化協同監督路徑,形成監督全覆蓋網絡體系。合肥市、六安市等地優化派駐機構整體布局,通過撤銷、合并派駐機構方式,調整機構設置,提升監督實效。
“我們運用‘流動駐點’辦公法,對集團一子公司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駐點辦公,深入了解其管理運行和生產經營等情況。”宣城市國控集團紀委負責同志介紹,正是在那次駐點辦公期間,工作組發現了該子公司負責人汪某某存在未經集體研究、擅自決定企業經營重大事項等違紀問題線索。經查核,汪某某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宣城市紀委監委創新派駐監督方式,推行“流動駐點”辦公模式,通過“貼身觀察”精準聚焦,將監督執紀“關口”前移,切實發揮好“駐”的優勢。馬鞍山等地派駐機構健全完善與被監督單位定期會商、督導檢查等制度機制,通過精準監督、嵌入監督等方式,多維度提升監督實效。滁州市對駐在單位黨委(黨組)書記、班子成員履行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情況實行清單化明責督責,派駐機構通過發放提醒卡、跟蹤督促等方式,推動責任落實。
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安徽省紀委監委督促市縣紀委監委解決好個別派駐機構“零處置”“零立案”等問題,對履行職責不力的及時約談、提醒、調整,督促更好發揮職能作用。2023年,淮北、亳州、宿州、黃山等地市縣兩級派駐機構全面消除“零立案”。馬鞍山市縣兩級派駐機構問題線索處置、立案、處分數,同比分別增長66.3%、146.2%、67.1%,六安市分別增長54.7%、68%、48%,執紀辦案力度顯著提升。
安徽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用好該省在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方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探索健全市縣派駐機構與巡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與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整合聯動機制,通過“紀檢監察室+派駐機構+協作區”“派駐機構+協作區+鄉鎮紀委”等協作配合模式,充分發揮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基層監督合力。(本報記者 陳多潤 通訊員 丁燕)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