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家門口的垃圾桶清運不及時,夏天來了味道太大”“衛生院附近電壓不穩,帶不動空調,希望解決問題”……一件件看似較小卻事關群眾利益的訴求,通過田家庵區紀委監委打造的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基層服務站進行登記,然后由所屬部門和村(社區)跟進、辦理,并由工作人員對問題是否解決和滿意進行反饋回訪,形成了一套全過程、閉環式跟進解決問題的監督服務工作模式,讓基層監督靶向更準、著力更實、特色更顯。
“線上+線下”,探索立體化監督體系。針對村居民眾文化水平差異大、老年人占比較高等現實情況,創新建設田家庵區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基層服務站,推動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功能從“線上”延伸至“線下”,目前,已建成啟用2個集小微權力宣傳,村居事務公示,群眾投訴受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線下“工作間”,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養老、社保、醫保、救助等信息查詢,小微權力領域投訴事項幫辦代辦等各項便利化服務,全面暢通保障老年群體的知情權和投訴渠道,讓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服務不落下每一位群眾。截至目前,基層服務站已服務幫助群眾查詢信息800余次,登記受理群眾投訴9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100%,充分釋放出群眾監督正能量。
“嵌入+融通”,實行點面化合理布局。按照“務實管用、小而精致”的原則,結合全區4個鄉鎮、9個街道區域分布,充分利用鄉鎮(街道)現有辦公條件,以點帶面優化設置布點,在黨群服務中心和協作區建設基礎上設置基層服務站,做到既不增加基層辦公用房負擔,又能切實將監督向基層延伸賦能。在東部片區,設置面積6平方米的田東街道基層服務站,將其“嵌入”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便于社區居民到黨群服務中心辦事的同時,參與社區小微權力監督,提高了居民參與平臺監督的積極性和滿意度。在南部片區,設置面積12平方米的曹庵鎮基層服務站,將其“融通”至紀檢監察協作區。對于基層服務站受理的群眾投訴,第一時間交至協作區處理,依托協作區人員力量進行調查處置,實現基層服務站“前臺受理”、協作區“后臺跟進”的閉環管理模式,通過群眾口口相傳、廣泛參與,切實提升協作區“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的公信力。
“品牌+規范”,做優專業化服務水平。2個基層服務站緊扣“你說我聽,你講我辦”工作理念,注重品牌創建,以“積極傾聽群眾呼聲、耐心了解群眾訴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的服務內容賦能小微權力監督基層服務站,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注重服務過程的規范化建設,根據工作實際情況、群眾投訴需求以及最新政策等變化調整,制發《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相關業務解讀》,召開部署會、業務培訓會、工作推進會等9場次,組織開展工作人員業務培訓50人次,對平臺配置、操作流程、服務態度等逐一規范。同時定期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安排檢查人員深入基層服務站模擬咨詢投訴,實地查看工作人員服務過程中的不足,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指導改進提升,切實提高服務質效。
“實時+常態”,推進長效化監督效能。小微權力監督基層服務站探索建立“民呼我為、接訴即辦”機制,對群眾反映問題的辦理過程實行跟蹤式監督、全程式管理,確保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及時高效解決。截至目前,已推動解決道路破損、線纜雜亂、公廁維修、下水道堵塞、充電樁安裝等多項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36件,有效發揮基層監督站近距離監督優勢。注重解決問題“點上破題”與“面上結果”相結合,針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和普遍的問題,注意深挖找準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制發問題督辦單16份,從“解決一個問題”提升到“解決一類問題”,切實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讓群眾獲得感體驗更佳、幸福感持續提升、安全感更有保障。(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