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歙縣紀委監委以改進作風為牽引,以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為著力點,開展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創新工作,通過日監督、周調度、月通報的形式,不斷深化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滿意度不斷提升。
提升效能,“清障行動”持續為企優環境
6月2日,安徽遠杭鋁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歙縣政務中心2樓一次性領取了《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批復》《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不動產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目標。
“以前項目審批程序多、手續繁、耗時長,現在不到一天時間,五證全部到位,為項目開工贏得了寶貴時間!”公司項目負責人有感而發。此次通過“五證齊發”實現“拿地即開工”的項目是該公司年產8萬噸新型鋁型材智能化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157.35畝,總建筑面積約87600平方米。
歙縣經開區紀監工委在營商環境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新入園項目開工前各項審批有一定周期,對一些市場行情好、期望快速達廠的項目有一定影響。為促成項目快速開工建設,歙縣經開區紀監工委通過積極爭取縣資規、住建等部門主動入企服務,調研走訪、實地勘察,充分利用拿地“等待期”,前置開展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涉及到的材料審批過程工作,通過新開工項目審批的流程“再造”,實現了企業拿地即開工的目標。
“五證齊發”背后是審批部門的“通力合作”“提前介入”,是審批流程的“創新再造”“無縫銜接”,“五證齊發”體現了歙縣經開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能的全面提升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遠杭鋁業年產8萬噸新型鋁型材智能化生產項目成為歙縣第一個“五證齊發”項目。截至目前,遠杭鋁業、萬邦電子、東意裝飾等3個重點項目享受“五證齊發”服務,開啟了歙縣經濟開發區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的新篇章。
圍繞護航經濟建設,歙縣各紀檢監察組織圍繞各自職能,推動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新型政商關系。歙縣紀委監委駐公安局紀檢監察組堅持問題導向,以每月27日“愛企日”為契機,通過接收來電、上門走訪,座談了解等方式,精準查找并解決問題,“我們提出的兩個問題均在第一時間得到了解決,產品版權問題咨詢有了答復,園區公交車線路也在他們的協調下得到了優化”。運佳裝飾有限公司負責人由衷感慨。據悉,歙縣紀委監委駐公安局紀檢監察組通過“愛企日”,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72件。
在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歙縣紀委監委監督落實“一改兩為”,深入開展“清障行動”,還通過遍訪調研、企業座談、問題線索“大起底”、信訪舉報“大督查”等方式,廣泛收集企業意見建議,落實前置服務,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整改主體責任。“清障行動”啟動以來,督促各職能部門為71家企業提供了政策類咨詢300余次、解決113家企業融資15.8億元、解決企業用工3877人。一串串數字背后,反映出的是歙縣紀委監委狠抓作風促發展的決心,也見證著歙縣以作風引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堅實足跡。
專項監督,“8項解民憂”切實為民辦實事
“現在村里的公廁不僅每天都有專人定時打掃,水龍頭壞了也會及時更換,方便衛生,跟城里的公廁沒兩樣。” 面對前來開展專項監督的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金川鄉長源村的潘大爺由衷感嘆。
在這之前,農村公廁日常保潔不到位,公廁內水、電及其他設施損壞未及時維修、無專人管理、糞污直排等問題一直是村級巡察反饋和日常監督中發現最普遍的問題之一,也是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群眾投訴反映集中的問題之一。對此,歙縣紀委監委對公廁管護不到位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推動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旅游體育局等相關單位履職盡責。通過鄉鎮自查、縣級督查,落實整改公廁管護不到位問題306個。
而這正是今年歙縣紀委監委推行的8項解民憂行動開展群眾天天有感專項監督的一個縮影。此外,農村路燈老化、農村大喇叭設置及維護不及時、村醫坐班不正常、農村文旅體設施管護不到位、農村食雜店食品安全、農村公廁管護不到位、農村自來水管護不到位、農村無功能危房排險不及時等群眾身邊天天有感的8件小事被納入解民憂專項監督行動中。截至目前,全縣各職能部門共摸排問題1659個,完成整改1503個,開展監督檢查20次,督促整改問題290余個,建立健全優化農村公廁管護辦法、農村體育設施管理制度等長效機制9個。
民生小事不僅是反映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晴雨表”,也是檢驗干部作風的“閱兵場”。針對職能部門摸排整治過程中發現涉及黨員干部的問題線索,以及專項監督中發現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敷衍塞責、行動遲緩、措施不力,工作走過場、整改不到位等問題,歙縣紀委監委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責問責。截至目前,共開展監督檢查98次,督促整改問題290余個,對19人進行問責處理,黨紀政務處分6人。
強化監管,“清廉村居”激活鄉村新動能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是發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歙縣紀委監委在開展“清廉村居”建設工作中,圍繞資產資源處置規范,探索推行清產核資、流轉交易、合同履約監管,護好集體“錢袋子”。
在歙縣上豐鄉上豐村,姬川茶廠作為村級資產已出租出去十年有余。根據縣紀委監委管好“三資”、摸清家底的要求,該村在全面排查履約期內的村級資產資源合同時,發現茶廠出租合同未明確租期和租金,承租人多年未繳納租金。鄉村兩級立即采取措施收繳拖欠的租金,并限期承租。“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切實維護了村集體利益,這都得益于‘清廉村居’建設。”村民們紛紛為此點贊。
資產資源承包價格有失公平、合同租賃期(租賃期)過長、合同不規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改,歙縣28個鄉鎮所轄村(社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問題陸續得以糾正, 排查出的59份問題合同都得以清理。
全面摸清了村(社區)集體資產資源底數,全縣村級資產共計22.16億元,經營性資產4.02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281.90萬畝。
一手抓產業提升,一手抓環境提升。歙縣紀委監委創新運用“五管工作法”,既管住“小微權力”、“小額工程”、“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又管住“鄉風文明”,結合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
“廉潔人品磨礪出,壯麗人生干中來” “反腐倡廉預防為主,群眾監督警鐘長鳴”……在歙縣桂林鎮江村,一幅幅書寫著廉潔文化標語的竹簸箕懸掛在生機盎然的荷塘邊,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間,點綴著象征清廉的荷花形象,濃郁清新的廉潔之風撲面而來。“我們以清廉村居建設為契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植入廉潔文化因子,促進鄉村治理,既有了‘顏值’又有了‘廉值’。”桂林鎮紀委書記方立兵介紹。
清廉村居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各地因地制宜建設以廉潔文化墻、廉潔文化走廊、廉潔文化廣場、廉潔文化室為主體的清廉陣地46處,形成各具特色的廉潔文化風景線。圍繞“村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干群親清”的目標,各地還組織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廉潔家訪、拍攝廉潔文化微視頻等各類“清廉活動”149次。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143個,組織開展清廉家風家訓比選等活動68次。
“今年,我們還從徽州清官廉吏王茂蔭的經典家訓中,挖掘出了‘從取舍起’廉政品牌,目的是通過傳承和發揚徽文化中的優秀廉潔因子,推動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把‘一改兩為’真正落到實處。” 歙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