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1929年9月,戴文生創建靈璧縣第一個黨支部--小吳家黨支部,這是靈璧縣開天辟地之舉,背后又是一段什么樣的歷史呢?在擔任支部書記期間,又有著怎樣的一段經歷呢?”在靈璧縣百年黨史教育館內,紀檢監察干部認真的聽著解說員講述紅色故事。
靈璧縣紀委監委做實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精心打造“紅色課堂”“警示課堂”“實訓課堂”,持續為紀檢監察干部“充電加油”,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著力淬煉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的紀檢監察鐵軍。
“紅色課堂”筑牢思想根基。堅持理論“活腦”與教育“強身”共進,依托靈璧縣烈士陵園、靈璧抗日中學遺址、程廟烈士陵園、朝陽集革命烈士陵園、韋集鎮代家村烈士墓、皖北川藏線等系列紅色資源,通過先進典型榜樣學習、紅色黨性教育、觀看紅色電影等方式,深入開展紅色體驗教學,讓文物史料成為“教材”,切實以有溫度有深度的紅廉故事,教育紀檢監察干部傳承革命精神、時刻筑牢廉潔防線。
“警示課堂”敲響廉潔警鐘。推動常態化警示教育,把警示教育“課堂”搬到庭審一線,以真實案例“現場授課”,讓紀檢監察干部“零距離”“全景式”接受警示教育;以近年來查處的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件為素材,通過編印《靈璧縣嚴重違紀紀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播放《馗鄉鏡鑒五》警示教育片的方式,讓典型案例成為教育“最好的教科書”,促進紀檢監察干部實現隨時隨地“沉浸式”學習,有效推動警示教育常學常悟、入腦入心。
“實訓課堂”把穩干事之舵。依托“青年干部學堂”,圍繞紀檢監察業務相關的日常監督、信訪、審理、審查調查談話、筆錄制作、措施使用、審查調查安全、巡察發現問題等工作,按照“工作需要、務實管用、靈活多樣”的思路,通過“一期一專題”研討、“一人一話題”講學、“一堂一點評”領學的方式,構建互動互學互鑒模式,補齊業務能力短板,以干代訓,不斷促進紀檢監察干部學思結合、學以致用、教學相長。
“學習是前進的基礎。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干部教育制度化、常態化,豐富教育培訓載體和內容,提升學習精準度和適用度,努力把教育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宿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