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淮南市始終把推動解決問題作為巡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符合淮南實際的整改機制,有效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推動巡察成果落實、落細、落到位。
建章立制,抓牢“關鍵點”。根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緊密結合淮南實際,制定出臺《淮南市強化巡察整改和成果運用全周期閉環管理責任清單》,細化明確市委全面領導責任,領導小組組織實施責任,被巡察黨組織主體責任,紀委監委、組織部、宣傳部監督責任,市直有關部門成果運用責任和巡察機構統籌督促責任,形成“九責同鏈”工作機制。在《責任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機制。制定《巡察整改和成果運用重點工作任務推進表》,確定從巡察整改推進會到書記專題會的30項重點整改任務,清晰反映每項任務的時間安排及責任單位,不斷打造權責統一、工作順暢、協同高效的巡察整改監督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閉環,推動整改監督從單兵作戰向系統集成轉變。
賦碼督辦,劃出“警戒線”。制定出臺《淮南市巡察整改賦碼督辦操作辦法》,實地評估時對重點任務整改情況賦“紅黃綠”碼,壓實整改主體責任,防止被巡察黨組織在整改過程中出現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始終堅持見底清零目標,加強跟蹤問效,成效評估1個月后,針對被巡察單位集中整改期內未完成整改的問題,要求被巡察黨組織從未完成整改原因、下步推進措施、計劃完成時間等7個方面持續推動整改,填寫并報送《巡察未完成整改問題見底清零臺賬》,市委巡察辦每2個月調度一次整改進展情況,直至問題銷號,涉糧專項巡察已督促銷號歷史遺留問題3個。市委組織部組織黨建方面問題和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答辯會,市住建局等6家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依次登臺陳述整改情況,評委現場提出問題、評定分數。大通區按照“對口聯系、適當歸類、利于工作”原則,采用“五合一聯動”方式,建立“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組+組織部+巡察機構”專班,對36家被巡察單位開展評估,反饋問題48個。壽縣充分發揮評估震懾作用,立案查處在整改過程中存在虛假整改行為的2名被巡察黨組織主要負責人。
系統施治,擴大“輻射面”。市縣(區)委巡察辦每輪巡察結束后,認真梳理巡察發現的行業領域普遍性、系統性和深層次問題,加強對共性問題、典型性問題分析研究,形成《推動行業領域典型問題專項治理建議書》,督促職能部門在市縣(區)層面或部分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履行主管監管責任,把解決突出問題與完善制度機制、深化改革有機結合,切實發揮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作用。十一屆市委第二輪在對住建和招投標領域開展常規巡察時,市委巡察辦就發現的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違法轉包、分包和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的圍標、串標等突出問題,向市住建局、市公管局移送《專項治理建議書》,督促職能部門開展招投標領域典型問題、房屋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發包等專項整治,依法依規對108家企業和53名個人進行處罰,收繳罰沒款400余萬元。不斷加強成果固化實化,制定出臺《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工程款支付擔保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南市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預警工作運行機制》等制度性文件,進一步堵塞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將打擊與防范、治標與治本有機統一。潘集區委巡察辦梳理歸納巡察發現的農村“三資”管理、政府采購、渡運安全等問題,向區民政局、區應急管理局等8家單位提出工作建議22條,問題24個,推動解決安全生產、保障房監管等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