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八百里湖天,水光一色。從空中俯瞰,巢湖宛如一塊心形藍寶石,周邊十大濕地則如翡翠“串珠成鏈”,筑起環巢湖生態安全屏障。
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曾因沿湖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而飽受“生態創傷”。合肥市紀檢監察機關扛起巢湖保護政治責任,推動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2011年安徽省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后,巢湖變成合肥內湖,城湖共生發展新局也由此開啟。”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紀委書記李皖生介紹,合肥“擁湖入懷”,改變了原本“九龍治水”的局面,再造“一湖清水”成為當地生態保護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通過貫通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施生活污水處理、重點河流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藍藻防控、禁捕退捕等行動,巢湖水質持續改善。“今年1至5月,全湖水質均值達Ⅲ類標準,是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最難治也最讓群眾苦惱的藍藻水華問題,也得到有效防控。”李皖生說。
巢湖治理工作成效明顯,但仍存在個別問題整改推進效率不高、有關單位主動作為精神有待加強等情況。以巢湖南部重要入湖河流兆河治理為例,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兆河的兩條支流水質不達標。整改本應在2022年6月底完成,但今年以來,兩條支流水質仍不穩定。
“支流水質不穩,也直接影響了兆河水質達標。整改難點在于兆河是廬江縣和巢湖市的界河,兩條支流也分別位于兩地。”李皖生攤開地圖,邊比劃邊告訴記者,一方面,治理責任不明;另一方面,單靠一地紀檢監察機關協調,難度較大,“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
著眼于解決區域管轄、部分職能分割造成的治理難題,合肥市紀委監委出臺工作方案,建立聯席會議、聯合監督、聯動查處機制,加強巢湖綜合治理聯合監督。在此基礎上,建立巢湖綜合治理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統籌調度監督力量,推動問題整改。
“聯合監督是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的具體舉措,協作區是聯合監督的抓手。”合肥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王義介紹,協作區受市紀委監委直接領導、統一管理,成員單位包括市紀委監委各處室,派駐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城鄉建設局等職能部門紀檢監察組以及相關縣(市、區)紀委監委,按照“一事一授權”方式,共同開展走訪調研、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教育培訓等工作。近期,已聯合對兆河及其支流等重點流域問題整改進行現場監督,推動屬地全面落實整改主體責任。
聯合監督在壓實合肥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治理責任的同時,也有助于解決基層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政治監督泛化、虛化,工作中找不準切入點、發力點等問題。王義舉例說,上半年聯席會議召開前,各成員單位梳理手頭工作,把單方面監督“推不動”的“疑難雜癥”,報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報上來的13個問題里,有11個我們認為不應納入聯合監督范疇。比如,駐市城鄉建設局紀檢監察組提出的雨污混接整改問題,在城鄉建設局職責范圍內就能解決。這就需要加強統籌指導,督促該組更好履行監督責任。”
據悉,“引江濟淮”工程即將全面通航,江淮牽手,千年夢圓,而巢湖是700余公里輸水線路的重要節點。“把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是‘國之大者’,紀檢監察機關要帶頭強化政治擔當,提高監督針對性、實效性,為巢湖綜合治理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合肥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記者 徐菱駿 自安徽合肥報道)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