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這塊‘清白流風’的牌匾,是清朝大臣張英的手跡,他警勉楊氏后人要繼承祖先的美德,清清白白做人。”近日,在懷寧縣涼亭鄉雙嶺村境內一處清朝楊姓武士私宅遺址上,涼亭鄉紀委負責人正在向縣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協作區工作人員介紹“清白流風”家訓的由來。今年以來,在協作區指導下,該鄉結合鄉村振興,以“四知”故事、“清白流風”遺址、“四知堂”等為載體,打造清廉村居,讓鎮村干部、群眾零距離接受廉潔文化教育。
廉潔文化建設“最后一公里”在基層。懷寧縣紀委監委以紀檢監察協作區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為契機,探索推行“協作區+廉政教育”機制,為協作區“量身打造”《廉潔文化建設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清單化”指導協作區開展“清風傳家”“清廉成長”“清廉村居”“清風入企”等廉潔文化建設活動。目前,懷寧縣紀委監委各協作區已組織舉辦“以德養廉 清風傳家”廉潔文化作品展播20期、開展廉潔宣講40次,指導鄉鎮紀委制作小微權力宣傳推廣微視頻、廉潔小戲等4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廉倡廉。
“協作區是離鎮村干部最近的地方,在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設立之初,懷寧縣就將‘廉政教育’作為協作區的三項職能之一,設立廉政教育組,明確4項職責,為協作區開展廉政教育強化制度保障。”懷寧縣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協作區建設過程中,懷寧縣將廉潔文化與制度建設同步開展、同步設計,分別以“清”“廉”“潔”為主題,在辦公樓顯著處制作張貼“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百清圖”等廉政提醒宣傳圖、標語,將3個協作區打造為一線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協作區為輻射、20個鄉鎮同頻共振的廉潔文化矩陣。
“優秀傳統文化是廉潔文化的源頭活水。”懷寧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劉決兵表示,該縣將持續發揮協作區作用,深耕本土資源,把廉潔文化融入鄉村治理,推動廉潔教育入腦入心、潤物無聲。(李 浩 葛和榮)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